中度石漠化植被恢复然障碍因子分析.docVIP

中度石漠化植被恢复然障碍因子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度石漠化植被恢复然障碍因子分析

中度石漠化植被恢复自然障碍因子分析   摘要:中度石漠化是石漠化类型中分布最广的一种。为探求中度石漠化植被恢复的自然障碍因子,以喀斯特中度石漠化的典型分布地――贵州省毕节市鸭池镇和梨树镇作为研究地点,以不同小生境及生境因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多个生境因子进行多元相关分析及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进行重要性分析,综合探讨中度石漠化植被恢复的自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小生境中的各障碍因子及作用机理不同,影响植被恢复的障碍因子在不同的小生境中的主导程度不同。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容量呈极显著相关,与土壤水分、有机质及氮、磷素含量表现为显著相关,植株的高度主要与土壤容量、土壤水分、有机质含量、氮素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植被恢复的主要自然障碍因子为土壤容量、土壤水分、土壤温度、有机质含量、有效氮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其中土壤容量因子和土壤水分因子是中度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重要自然障碍因子,土壤容量因子是喀斯特中度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主要自然障碍因子。研究结果对探索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机制、促进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关键词:中度石漠化;植被恢复;障碍因子;小生境;物种多样性;土壤容量   中图分类号: X1714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6-0255-05   收稿日期:2017-01-18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06BAC01A09);贵州省林业科研课题 [编号:黔林科合J字(2013)05];贵州省科技基金(编号:黔科合J字[2013]2187号)。   作者简介:熊华(1982―),女,贵州织金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恢复生态及林业调查规划研究。E-mailqqcom。   通信作者:刘济明,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和植物生态学研究。E-mail:karst0623@163com。   石漠化是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顶级形态,其过程实际上是植被、生境逆向演替的过程,喀斯特地区生境的严酷性与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使得群落顺向演替难,逆向演替易。中度石漠化是分布最广的一种石漠化类型,在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分布类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植被大多退化为藤、灌、草阶段,中度石漠化山区生态环境极其恶劣,岩石裸露率较高,改善调节该恶劣环境的关键是促使植被恢复[3-4]。然而喀斯特植被是一类脆弱生态系统,环境容量小,植被不连续,土层浅薄,蓄水性差,土地承载力小,抗干扰能力弱,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受到诸多因子的限制及影响,不同石漠化等级的限制因子存在很大差异,明晰不同等级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限制因子是进行石漠化治理的基础[5-7]。   目前,对中度石漠化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关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研究见于对植被恢复立地质量因子、恢复模式、恢复措施的探讨,而对于恢复的制约机制、阻碍因子等基础问题的探讨鲜见报道。本研究从小生境的层面上来探索中度石漠化地区影响植被恢复的障碍因子,筛选出中度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主要障碍因子,以期为该等级石漠化地区的植被恢复及综合治理提供系统性参考,同时也为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1研究区概况   研究地点设在贵州省毕节市,位于贵州西北部,103°36′~106°44′E、26°21′~27°47′N,平均海拔高度为 1 525 m,年均温为1403 ℃,平均日照时数为1 3777 h,年均降水量为863 mm,无霜期为258 d。毕节市是喀斯特分布最集中、发育最充分的地区之一[15],中度石漠化主要分布于毕节市东南部的鸭池镇和梨树镇境内,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呈扇状向东流出,形成岩溶中山丘陵沟谷地貌,岩石以碳酸盐类的石灰岩为主,土壤类型以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等为主。研究区总面积为415 km2,其中喀斯特面积为 26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337%,非喀斯特面积为1524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663 %,研究核心区面积为813 km2。   研究区自然植被主要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生植被多被破坏,多为次生林。野生植被是以窄叶火棘(Pyracantha angustifolia)、珍珠荚?o(Viburnum foetidum varceanothoides)、竹叶椒(Zanthoxylum planispinum)、刺梨(Rosa roxburghii)为主的藤、刺、灌丛,以及青冈(Quercus fabri)、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桦木(Betula platyphyll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主的用材林,反映出石生性、耐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