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以来北方术发展述略
                    明清以来北方武术发展述略    摘要:沧州武术是北方武术的代表,沧州人自古至今世代练武不辍,相沿成俗。沧州武术文化研究与明初移民、回族等问题都能联系起来,是一个值得深入挖掘的课题。明代中后期是沧州武术形成门派,并按照套路发展的关键时期。“六合门”是沧州武林第一门派,明清以来北方武术的发展过程在回族李氏“六合门”的历史传承过程中得到鲜明的体现。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关键词:明清以来;北方;武术;沧州;回族;六合门   中图分类号:G852.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0586(2015)02-0022-05   武术向被称为“中国的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民国初期又一度被称为“国术”。沧州是有名的“武术之乡”,这一带的人民颇具“尚武”精神,地方志里记载,“吾沧技击之风宿著于大河之北,而白山黑水之间,尤为吾沧镖客肩摩之地,是亦沧人之特色也”。从古至今,这种习武风俗在沧州一带从未中断过,在海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2006年成功人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VI-10)。本文试图从沧州回族武术个案的角度,以武术门派的传承为切入点,研究明清以来沧州武术的发展过程及其承载的社会历史意义。   一、明初“军户迁沧”与沧州人的武术基因   据说,沧州的习武之风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很浓厚了,但拥有武术基因的人口大规模人沧州还是在明朝初年。明初,国家推行卫所制度,“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据明嘉靖《河间府志》(明代河间府即大体为今沧州地区)记载:明代河间府内卫所为“河间三卫”,即河间卫、大同中屯卫(寄治)、沈阳中屯卫(寄治),另外还有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和沧州守御千户所,管辖海河以南至德州沿运河一带地区。随着卫所的建立,大量军户迁沧,且来沧的军户移民中多有军功贵族。虽说军人不一定习武,但来沧军人多习武,这在沧州一带是公认的事实。一些出身于军功家族的军事将领往往是某种武术套路的重要传承者,如《沧州武术志》中的记载:昆吾剑“唯三家所传:儒家、道家、将家是也”。“将家”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早有记载,即“将军之家”。出身于“将军之家”的军人只有苦练家族武功绝学,才能得到士兵们的一致认同,成为军队的中心。黄仁宇在其《万历十五年》中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在军队中受到重视的是个人的武艺,能把武器挥舞如飞的士兵是大众心目中的英雄好汉。”   来沧的军事将领“多习武”还有一个民族因素方面的解释,即明朝洪武、永乐皇帝统治时期有“重回”的传统,他们身边聚集着大量的回族将领,而回族是一个尚武的民族。查沧州诸姓家谱,来沧的军事将领多为回族。回族尚武,这一生活习性的形成与他们的信仰有关,回族是一个以伊斯兰教为纽带的民族,回族穆斯林向把练武尊为“逊奈”,意为高尚的“圣行”,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今沧州孟村回族自治县武术久负盛名即为最好的明证。在沧州,回族武术因其历史久远、门类丰富、人民尚武、高手辈出而格外引人瞩目。在有记述的沧州武术家中,回族武术家几乎占居了1/3。屡败外国大力士的王子平、广布武技于西北的马凤图、曾助张之江创立中央国术馆的马英图等等,都是闻名全国的回族武学大师。六合、八极、弹腿、滑拳、查拳是沧州回族武术的代表拳种。   本文试以沧州回族李氏家族对六合拳的传承为例,阐述明初以来北方武术的发展过程。明万历八年《古瀛幞沧李氏世系族谱序》记载:“我李氏,西秦人。初祖讳天保,携四子至金陵。明永乐间,长讳仁俊以功授金乌右卫指挥;次讳仁杰授锦衣卫前所千户;三讳仁善,商留易州而雄于囊资;四讳仁美,侨居沧州而赘于曹门。”李氏为回族官宦世家,李天保历任靖难将军、光禄大夫、金吾右卫指挥、安远将军、轻车都尉、武节将军等职。“侨居沧州而赘于曹门”的是“天保公”的第四个儿子李仁美,他是“随父奉驾扈从北京而来濮沧”(“濮沧”,即明代沧州的别称,当时的沧州又名“濮头城”),虽说是“赘于曹门”,但是李仁美并没有让自己所有的后代都改姓为“曹”,而只命二儿子做了曹氏传人,他自己则成为沧州回族李氏始祖,此后李氏“子孙繁衍,科第蝉联,书香不断”。   鉴于回族有严格的必须在本民族内部联姻的规定,我们不难推导出的是“曹门”也应该为回族,并且为地方大族。进一步查考沧州回族大姓曹氏,其家族支派在沧境分布较广,确有族谱存留,笔者目前能看到的是其分支之一――沧县七里淀的《曹氏族谱》,序言中记载:“始祖曹义美,原籍江南江宁府上元县二郎岗,官居三品指挥使,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随龙保驾到北京,后至五代祖曹孔嘉迁居七里淀西北建村,以姓氏取名曹家庄。”   李、曹两个家族同是从南京“随龙保驾”北上的军功家族,又同为回族,家族背景与政治地位相当,故有联姻之举。   《李氏族谱》初修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后经清康熙二十年(1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消防管道(设备)强度、严密性试验记录.docx VIP
 - 耳穴比赛题库二维码公布附有答案.docx VIP
 -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docx VIP
 - (高清版)DB4406∕T 45-2024 《中药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规范》.pdf VIP
 - 《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技术标准》.pdf VIP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共500题).pdf VIP
 - 《汉尚华莲汉服公司SWOT分析及营销策略研究》20000字.docx VIP
 - 家庭中医保健按摩.pptx
 - DNVGL-ST-0126-2018 国外国际标准.pdf
 - QJ 10004-2008 半导体器件总剂量辐照试验方法.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