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珠艺术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明珠艺术门

林明珠 艺术门   或许你会觉得,作为豪门出身的林明珠玩艺术收藏,是一件轻易的任性之举,但她迄今已坚持23年,将艺术门画廊拓展到新加坡、香港、上海,她希望能够使艺术平易近人,为艺术家提供展示平台。她不仅是艺术门画廊管理者,也是房地产开发商……她就如一朵肆意绽放的花朵。本期,于2016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开幕之际,记者深度采访林明珠,探她究竟以何而精彩。 中国论文网 /6/viewhtm  Pino Pinelli,《Pittura R》,   混合媒材,44 x 32 cm,2009年   林明珠   艺术门创始人   摄影/雷礼权   Leonardo Drew ,   《数字15C》,   木材、颜料和螺丝,   61 x 77 x 13 cm,   2015      名媛疯狂玩法   林明珠是香港著名富豪林百欣(前任香港丽新集团主席,亚洲电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与三太太顾瑞英之女,十一岁被送往英国读书,获得金融和法律硕士学位,毕业后回到上海协助母亲开发房地产项目,即衡山路41号公寓,其间对上海二十世纪初的Art Deco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并开始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她于1992年在香港中环开立第一间“对比窗艺廊”,成为首家在国际范围内专门推广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的机构,后来又相继在上海开设画廊,主要目的是发现及推广当代中国艺术的新兴力量,展示作品从绘画、雕塑到装置、录像……涵盖几乎所有艺术模式。   除了自己开画廊,林明珠也是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狂热收藏家,不过她更看重作品的艺术性和独创性,对政治波普的东西没有太大兴趣,所以收藏的作品从50后的传统油画到80后的卡通雕塑应有尽有。由于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独特欣赏视角和对中国艺术家的大力扶持,林明珠在国际艺术界有相当的知名度,身影几乎出现在世界各地所有大的艺术展览与活动现场,许多国际知名的艺术家都跟她有密切的联系与合作。   林明珠也跟世界上不少艺术家和设计师合作,推出有个性的家居装饰艺术品在全世界范围内销售。   因此,林明珠具有多重身份:富家女、画廊管理者、地产开发商……面对如此多元的定义,Pearl则毫不谦虚:“为什么不说我就是我自己呢?我很疯狂,我有很多才能和创造力。”   从收藏到开画廊   在回香港之前,我曾在英国读书。在香港,我时常收集设计和艺术作品。我的目的在于使艺术平易近人,但我的焦点并不是中国当代艺术而是广义上的艺术。我将当代绘画作品与设计并列展示,挑战西方艺术形式的官僚主义,并证实无需区别艺术和设计。我想我可能是第一个在椅子旁展示画作的人。   2003年 聚焦中国当代艺术   在“法国人在中国”期间,我组织了一场关于“法国普通话―法语对中国艺术的影响”的博物馆展览。那是我第一次聚焦我曾收集的中国当代艺术。对比窗艺廊随之出现。它从未打算变成一个商业化的艺廊空间,仅作趣味立体书展示。在我组织“法国普通话”之时,我意识到有太多艺术家正展示着不同类型的艺术,满富诗意而不政治,使其不入主流。我决定我必须代表这些艺术家并为他们提供平台。   2005年 开设第一家实体艺廊   1992年在香港开设的艺术空间是把艺术、建筑、家具、设计集于一体,而我的第一个实体艺廊于2005年在上海开展,聚焦艺术和设计。自2006年,我的画廊开始为艺术和设计创造不同空间。   2012年 对比窗艺廊更名为艺术门画廊   对比窗艺廊原是一个同时展示矛盾艺术形式的理念,比如艺术和设计,在中国文人的哲学看来,并无差异。我于2012年将其更名为艺术门画廊是因为,首先,我曾在香港开画廊。我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艺术人物之一,所以我觉得当时正是我再次在香港维护我的存在的好时机。我通过增添我的名字来证明我对艺廊的承诺。作为一个品牌,“艺术门”已开始通过艺术弥合东西方文化差异,所以它从一致性和品牌的观点同样起作用。新名字同样反映了我们的计划发展新方向与展览。   这23年的改变   如今,我的艺术生涯已有23年。我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观点也有改变。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我最初开始收集中国当代艺术的时候,我对于什么是“中国的”并没有太多想法。我必须学习。我甚至对于我对儒家、佛家、道家和中国文化大革命影响的无知感到傲慢。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快速成长和发展我学到了很多,自从我对发展和推广中国当代艺术和寻找人才的重要性坚信不疑。   我着眼于各个区域的文化   目前为止,我们已展出过来自土耳其、美国、英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艺术家作品。画廊的使命是跨文化对话。我喜欢创造了东西方艺术历史实践、技巧和哲学对话的作品。我总是很骄傲的将中国艺术介绍给西方观众,并且现在我展示了大量非常有才华的西方艺术家,将他们介绍给亚洲的观众。例如,我曾同中国艺术家朱金石共事,我喜欢他华丽且富有纹理的画作。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