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绍年究综述
林绍年研究综述 摘 要:林绍年是清末重臣,曾历任滇、黔、桂巡抚,后累官署邮传部尚书、经筵讲官和弼德院顾问大臣。其为官37年,历经洋务运动、中法战争、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是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时期较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随着近年来边疆史、社会史和区域史的趋热,有关林绍年的研究会日渐增多。 中国论文网 /6/viewhtm 关键词:林绍年;贵州;清末新政 有关林绍年的研究相比于晚清重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之流大为逊色,国内仍处于较为初级阶段,而国外研究基本未涉及,就目前笔者所见最早对林绍年专题研究的是2001年史继忠发表于《贵州文史天地》的《一个令贵州人深刻怀念的巡抚》。林绍年研究目前来说,开始时间晚,研究领域也多集中于其在任贵州巡抚时期的新政措施和教育思想。但是,随着边疆史、区域史和社会史日渐趋热,有关林绍年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逐渐在加深。 一、林绍年生平 林绍年(1849-1916),字赞虞,晚号健斋,福建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少年时文采长于同辈,“弱冠行文即惊长老”,且性格也“温裕,懿量倾侪辈”。自同治十三年(1874)中进士至宣统三年(1911),其为官37载,历经洋务运动、中法战争、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宦官生涯多有沉浮。 同治十三年取进士以后,初为庶吉士,后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光绪十四年(1888)十月补浙江道监察御史,后只因慈禧重修颐和园之事,林绍年“疏论其失,并劾内务府擅借洋债”,遭到“懿旨严饬”,于光绪十九年(1893)外放至云南昭通府担任知府。庚子年(1900)又迁为云南布政使,光绪二十八年(1902)补授云南巡抚,因云贵总督丁振铎尚在山西,在其未到任之前由林绍年兼署云贵总督。光绪三十年(1904)上《请裁云南巡抚折》,力陈“现在物力为艰,自应力除冗滥,用资整顿”,“饬裁冗员浮费,而内外因循瞻顾”,清亡后,避居天津,于宣统八年(1916)九月薨于天津侨馆,年六十八岁。 纵观林绍年官宦生涯,风裁峻整,智虑缜密,事小大躬亲不倦,好恶予夺,择是非所在,不顾藉厉害祸福。 二、研究综述 目前来说,对于林绍年研究较为深入的是河北师范大学魏立永的《林绍年与清末新政》、贵州师范大学冷强的《林绍年抚黔研究》以及云南大学李昆的《林绍年与云南》。魏氏主要从政治思想、教育救国思想、经济思想和军、警、狱政思想四个方面来探讨林绍年在清末新政的思想与行为。他认为林绍年在晚清时期是一位比较有清誉的、对清末新政持比较积极态度的地方大员。也只有全面学习西方,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行立宪才能救中国。并且创新性的提出进行政治改革试点,认为“局面愈大,骤改愈难。势必藉试其端,以期推广”,“三 林葆恒:《皇清诰授光禄大夫头品顶戴经筵讲官弼德院顾问大臣林文直公行述》,1916年刻本. 林纾:《清诰授光禄大夫头品顶戴经筵讲官弼德院顾问大臣予谥文直闽县林公墓志铭》,《林文直公奏稿》首卷 陈宝琛:《陈宝琛序》,《林文之公奏稿》首卷. 林绍年著,康春华等校注:《林文直公奏稿校注》,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43页. 省改制,果致富强,再推他省,势如破竹”。魏氏认为林绍年的教育救国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大规模的派遣留学生,另一方面则是,兴建新式学堂,培养新政所需的各种人才。在经济思想和行为方面,魏氏则认为其所进行的经济改革比如改革币制、坚持银本位制等,虽然措施较少,但是却为滇、贵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只可惜因为他任职一地时间太短,调动太频繁,再加上当时他为人太过耿直,不容于当朝,以至于他难以作出像张之洞、袁世凯等人的成绩。而在军、警、狱政思想方面,魏氏认为林绍年对于新军的编练、绿营的裁汰、团营的整顿、警察的设立等方面所进行的探索以及其对提高将弃素质重视,大力派遣军事留学生,设立各类军事学堂对清末西南地区新军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最后,魏氏总结到林绍年参与和推助的清末新政,冲击了数千年来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体制,推动着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客观上创造了条件。尤其是面对声势浩大的贵州反清起义,林绍年毫不手软,无情地镇压,这是对人民的摧残,是千百年来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采取的惯用伎俩。李氏认为林绍年在任职云南期间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用力颇多:政治上,裁汰冗员,缩减财政开支;经济上,发展实业,增加财政收入;教育上,发展新式教育和派遣留日学生,培养人才,望求兴滇;军事上,革新军制和镇压民众起义,维护边疆的完整和统治秩序的稳定。林绍年在任职云南巡抚或云贵总督期间,其工作任务是较繁琐的。政治、教育等方面在当时的背景下都面临着革新,同时需要应付底层民众的变乱,再加上财政的拮据,因此林绍年不得不主动求变。而林绍年镇压民众起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