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搞笑诺贝奖正在袭来
搞笑诺贝尔奖正在袭来
“布莱特博士最常顶着的四个头衔是:麻省理工学院化学教授,3D打印机联合发明人,ZCorp联合创始人,搞笑诺贝尔颁奖典礼的人肉灯柱。”
中国论文网 /6/viewhtm
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消息刷爆了国人的朋友圈,足见诺奖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但你知道吗,除了一本正经的诺贝尔奖之外,还有一个搞笑诺贝尔奖(Ig Nobel Prizes),它由《科学幽默》杂志主办,其目的是选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发笑,之后发人深省”的研究。搞笑诺贝尔奖每年一次,其奖项既包括生物、医学、物理、和平、经济、文学等固定奖项,也包括公共卫生、考古、营养学等随机奖项。
别小看了这个另类的诺贝尔奖,它充斥着各种胡闹,但又十分地科学。入选“搞笑”版诺贝尔奖的科学成果必须不同寻常,能激发人们对科学、医学和技术的兴趣。与其他学术奖不同,搞笑诺贝尔奖得主不会拿到任何奖金,得不到各方赞誉,但是所有获奖的研究都曾在著名学术杂志上发表。
它聚集着发笑元素,但它的颁奖者可都是正牌诺贝尔奖得主。甚至拉大幕的“人肉窗帘杆”、打光的“人肉灯柱”、负责扫纸飞机的“扫帚管理员”都是科研出身,处处体现“我科学界不差人”的土豪风范。
比如按照传统,观众会在颁奖典礼上向讲台抛纸飞机。而11年来负责在典礼结束后打扫的哈佛大学物理学家罗伊?格劳伯居然是2005年获得真正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今年搞笑诺贝尔奖颁奖现场又有哪些惊喜呢?让一位“灯柱君”告诉你!
“闪耀灯柱君”――3D打印之父
北京时间2015年9月18日,搞笑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哈佛大学的桑德斯剧场举行。在颁奖现场,你会看到一个涂满金粉或银粉,持同色手电筒一枚,满场巡游的“人肉灯柱”,他的职责是给演讲人打光。历年的任职人员都有变动,但其中有一个灯柱君的出镜率极高,他就是吉姆?布莱特。他在每次颁奖现场都不遗余力,十分敬业。但这个灯柱君的真实身份其实是――3D打印机的两个发明人之一!果然是人肉灯柱届的翘楚啊。
3D打印并不是一个很前沿的想法。早在100多年前,美国??研究过“雕塑摄影”和“地貌成形”技术。20世纪80年代,类似3D打印雏形的玩意儿问世,那时还是又笨又大又贵的东西。直到1995年,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伊莱?萨克斯招募了研究生吉姆?布莱特和蒂姆?安德森,他们把喷墨打印机改良并发展成可靠的、可商用的3D打印机,并首创了“3D打印”这个词。
科学实验中很多往往是无心插柳。当年萨克斯教授招募这两个研究生的初衷,是为了改良一款喷射混凝土浆的喷嘴。按照安德森的记录,在高压电极、各种固液混合物和飞射的液滴中研究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和布莱特都觉得改进混凝土配方的工作是整个课题的瓶颈。怎么解决呢?要不咱哥俩自个儿做一个差不多的、好玩的、没有混凝土问题的机器吧?
主意已定,于是在课余时间,他俩整天泡在学校的通宵咖啡馆里,用微波炉加热各种糖,观察微小颗粒如何从固体融化成液体又重新凝固;研究水滴在糖粉上之后,粉末如何溶化再结块。喷嘴的工作原理是现成的,用水滴塑造糖块显然比直接喷水泥轻松多了。他们从另一个同学那儿借到一部旧的惠普喷墨打印机,用铺满糖粉的硬纸板代替打印纸放进打印机里,以墨滴作为溶剂来溶化“信纸”再成型,并进行了试验。
就这样,安德森从打印机里拿出了世界上第一封3D信件。最终,这哥俩带着一台3D打印机――一半是旧打印机,一半是别人扔的晶圆移载机(Wafer Transfer Machine),再加一个操作软件――找到了麻省理工的技术授权办公室。他们想要获得他们老板那个“喷射液体到固体上”的专利授权。
他们向授权人员讲解了这台构造简单的机器,拆卸并组装了它,并且当场就打了点东西出来,然后对授权人员说:你就给个最简单的许可,让我俩在自家车库里接着搞这玩意就行啦。
但是授权人员代表的回答显然是另一个思路:“这东西还是太大,你们得好好改进它!只需要简单许可?你们需要的是管理!是钱!你们需要700万美元――我现在就帮你们搞!”显然,他们的那台机器表现得太让人信服了。
之后的日子里,布莱特和安德森就川流不息地见了许多商务人士,反复演示自己的成果,进而开办了一家叫做ZCorporation的公司,雇佣许多高端大牛为他们服务。
“我们对开公司一窍不通,但鉴于我们大大发展了以前的技术,并且它显然已经成熟到可以商业推广了,所以人们不停地劝告、建议、推荐乃至恳求我们直接去把它搞出来。”
不得不说,当初授权人员的商业嗅觉还是非常敏锐的。从前,如果你想要到工厂定制一个锤子,可能花费甚巨,因为工厂要重新制作一份模具甚至一整条生产线。而有了3D打印,原本适应规模化生产的那部分成本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