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业新态成长遭遇政策困惑
农业新业态成长遭遇政策困惑 不同于单门独院传统农业,随着资本、劳力、土地等要素结合日益紧密,各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新业态在成长的同时,有些政策困惑也逐渐显露出来:有的都市农业项目无法取得用地指标,直接打起了土地政策“擦边球”,甚至违规用地;有的农业补贴政策“落地”效果不佳,对规模农业发展支撑力不足;有的农业项目在土地上积累了大量固定资产,却无法成为有效抵押物,成了没有融资功能的“死资产”。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都市观光农业项目用地打“擦边球” 在重庆一户农家乐采访时,记者看到10多座木质“农家旅舍”环湖而建,建筑物离地挑空一两米,使用钢架作支撑。农家乐负责人说:“之所以要腾空建房,就是因为政策规定农业用地不能改变用途,但农旅配套又必须建接待设施,离地挑高建木房风险就较小。” 山前绿树成荫、景观廊道、亭台水榭绕湖而建,景色宜人;山脚下占地1亩多的花卉植物主题餐厅呈现乡村民居风格,古色古香,配套主题餐厅,可供游客用餐、娱乐;山上27公顷林地栽种杨梅、樱花等,可供采摘、观赏……重庆某区一农业观光园建于2012年,业主张天新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重点以特色效益农业为基础,配套发展休闲旅游。 经过多年投入,项目已成熟,游客接待量持续增长,但张天新坦言,自己心里总是悬吊吊的、不踏实,原因就在于观光园以临时生产用房和农业附属设施建设的名义,搞起了主题餐厅和住房,打了用地政策“擦边球”。 张天新说:“流转之前,观光园的地大多是撂荒的,由于流转租金比较高,农户默认了我们修房的行为,但是土地流转有期限、农地改变用途也违规。合同一到期,农民要求原貌归还土地该怎么办?土地执法部门来查处,要求拆掉房屋,又该怎么办……这些我们心里都打鼓。” 无独有偶,记者采访的另一个都市农业项目也是“戴”着建农业附属设施的帽子,其实搞的是永久经营性建设。项目业主刘海说,公司搞休闲垂钓观光农业,要想赚钱,厨房、餐厅、住宿设施也是必须配套的。但现在农业项目用地难,基本批不了建设用地指标,就只能打“擦边球”。 相比用修农业附属设施名义直接建房,有的项目做法就更“巧妙”些,如修建水泥柱,将建筑物从地上腾空,使项目看似满足政策规定的建筑不破坏耕作层的要求;有的则修建所谓的阳光餐厅,其中保留一定的绿地、水塘,看起来好像没有改变土地用途;有的则修建木屋,如果被查处,也可以低成本拆除…… 都市观光农业项目用地“擦边球”问题多发,既与项目投入不规范,有的为了谋取利益,踩用地红线有关。同时,也有一些合理的建设用地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也迫使不少人选择“绕着政策走”。 “搞特色效益农业,不能光就农业说农业,要发挥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功能,延长产业链,建设配套用房和设施有客观需求。但农业建设用地管控严格,如果触碰红线,风险很大。”重庆两江艺龙实业发展公司流转了133.3公顷土地,发展花卉苗木和有机农产品,总经理尹诗麟说:“公司曾打算依托有机农产品种植,发展采摘体验、观光旅游项目,农产品附加值能大幅提升,就因为用地指标没法落地,配套设施建不了,最后不得不放弃。” 根据相关规定,农业结构调整,可以允许在农地上建设一定数量的临时生产用房,不办理产权。但什么是临时?临时期限有多长?都没有明确规定,各地都在“摸着石头过河”。随着农业投资体量越来越大,用地矛盾可能会越来越多暴露出来。 补贴政策难“落地” 都市观光农业成长需要用地指标,而规模化粮食生产则更需要政府补贴扶持。但原本鼓励集约、规模农业发展的大户补贴政策,在操作层面上也面临不少问题。 根据政策,重庆的种粮大户补贴标准为规模3.3~6.6公顷的,每亩补贴160元;6.6公顷以上的,每亩补贴230元。但在基层,原本面向规模经营的大户补贴,却遭遇了散户分利的现实尴尬:流转出土地的农民虽不种粮,却也要求比照其他种粮农民享受农资补贴、粮食直补等,分享大户补贴资金。 “这些年国家出台不少补贴政策,种粮农民打心眼里欢迎。可补贴是按承包面积,补给土地承包者,并非我们这些实际耕作人。”重庆梁平县种粮大户胡永刚说,村里农民把土地转包给我们,除了能收取租金外,补贴款还要切一块返还给农民。不种粮的能得到150元,种粮的只有每677平方米(1亩)10元,这对我们这些坚持务农的人的积极性多少有些挫伤。 垫江县新民镇种粮大户潘治才流转土地6.8公顷,按照每亩230元标准,能得补贴2.3万元。“我实际能拿到手的也就1.6万元,其余的钱都要‘返还’给租给我土地的农户。”潘治才说,这些农民虽然自己不种地了,但一样要求享受补贴;如果不给钱,就不流转地。 记者在重庆农区对30多个种粮大户走访发现,近七成大户土地流转面积在3.3~6.6公顷,政府补贴扣除散户分利后,大户实际到手的补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