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文本想象阅读教学初探.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 PAGE \* MERGEFORMAT 1吟读意象·品读语言·审读情感 ——古典诗歌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诗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借鉴并反思新时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依据,尝试着对诗歌文体的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个性化的建构。文章中的诗歌阅读教学模式主要从吟读、品读、审读三个逐步递进的层面进行设计,以期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从而提高诗歌教学效率。关键词:古典诗歌;教学模式 诗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生命体验,是人类精神园地的不老的童心梦想,是文学的源头,是艺术审美的金字塔顶端。可是,大多数的当代中学生却感到诗歌离他们越来越遥远,就连有些教师对于诗歌的模糊性和多义性等特点,也无法较好地把握。于是,开明一点教师在教授诗歌时往往采取自得自悟的方法,有些教师,迫于高考的无奈,对诗歌仍是不厌其烦的讲解,采取的步骤不外乎以下几个:文学常识的识记、关键字的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以及诗作要表达的作者感情等。这样的结果,势必会使诗歌这一文学的最高形式在广大中学生的精神生活慢慢逝去。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我们的中学诗歌教学中,行为主义的教学理念仍占据着很大的市场。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刺激—反应”,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被动的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的对象,它认为知识是客观的,教师只需要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模式把客观知识传递给学生。这样的教学,势必会使诗的感觉美、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等诸多诗歌内在的特质置于其外,丰富多彩、蕴涵复杂的诗歌被肢解得抽象化、理性化了,导致了凝聚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艺术形式被异化为通过高考博取功名的敲门砖。而建构主义却能大大地弥补这一不足,还诗歌教学以本来的面目。建构主义理论为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1.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 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同时,建构主义者还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韦志成.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J].中学语文.2001:1.[]韦志成.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J].中学语文.2001:1.语文学科的可建构性属于社会学科的语文教学,有别于自然学科教育,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更具有主观色彩。而建构主义区别于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正是他的主观性,可见较自然学科的教学,语文教学与建构主义的关系尤为密切。语文学科跟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它的情感性和美感性。“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在文学的世界里,一切都被赋予了情感的倾向性,同样的客观事物,在不同文人的眼中则带有不同的情感特征,即使是同样的人对待同样的客观景物,因其心态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悟。中学生在文学鉴赏的过程中,也会因其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同一作品生发出不同的感悟。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对文本的这种差异性理解恰恰构成了语文课丰富的资源。需要学生在建构中体会、感悟与提升。因此,语文学科是有着极强的可建构性的,用建构主义来指导语文教学同样也符合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是文学的精华,更是语文课上典型的文体,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最好途径。因此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来指导诗歌教学是有其科学性和必要性的。当然,就同一诗歌文体来说,不同的教师,为了突出不同的侧重点也会设计出不一样的模式,下面的这一模式只是我根据建构主义的原理,在分析了大量诗歌教学课例之后,用分析和演绎的方式建构的一种启发学生想象为重点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为目的的诗歌教学模式。二、吟读·品读·审读古典诗歌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一)吟读诗歌,感悟诗歌意境之美 诗的最高美学层次是它的意境。诗歌创作所追求的就是意境的塑造,衡量和评判诗歌作品的审美标准也是意境。正如王国维所说:“诗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者自成高格。”[[]王国维.人间词话[]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2012:45.[3] 彭玉怀.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J].传道授业.2009:119.[4]张科杰.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反思与构建[D].扬州大 学.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擅长各种类型文档 找不到的文档可私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