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02周)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二)(含解析).docVIP

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02周)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二)(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02周)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二)(含解析)

PAGE PAGE 2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二)参考8月31日典例部分。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从军行七首(选二)王昌龄其 三关城①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②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③。其 六胡瓶④落膊紫薄汗⑤,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⑥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注】①关城:指边关的守城。②云沙:像云一样的风沙。③龙荒:荒原。④胡瓶:唐代西域的一种工艺品。⑤紫薄汗:骏马名。这里指将军骑的马。⑥明:明白地训示或告诫。敕:专指皇帝的诏书。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关城榆叶早疏黄”点明地点和时令,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边地的荒凉景象。B.“日暮云沙古战场”用意象“日暮云沙”,比喻古战场的暗淡无光与破败。C.“碎叶城西秋月团”通过营造和烘托战场的气氛,暗示将军关注边塞安危。D.“辞君一夜取楼兰”写出了将军率兵奔赴边关杀敌的神速和气势。E.两首边塞诗均运用情景交融的方法,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担忧。2.这两首边塞诗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异同?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叶梦得【注】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注】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云雾缥缈的情景。B.“笑谈独在千峰上”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C.从“独在”二字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上小亭,但从“笑谈”和“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D.“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阔的景象,意境雄浑。E.“莫学”一句包含着词人的自嘲,意在与“少年豪放”形成对比,突出自己的老态,并与前面的“老去”相照应。4.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一、1.BE2.同:都通过对边塞战场荒凉景象的描绘,赞颂了边关将士英勇无畏、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异:第三首还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特别是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爱护与同情;第六首则通过描绘将士们英勇无畏为国出征的豪情,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强大国势与军力的自信与自豪之情。反映出作者对唐朝强大国势和军力的一种自信和自豪心理。二、3.BE【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错误,题目中所涉及的两句诗表达的情感不同,“笑谈独在千峰上”一句是既有登高临远的豪迈之情,也有缺少知音的孤独之感;E项“突出自己的老态”错误,词人说“莫学衰翁样”是想要激励晚辈们要胸襟豪迈、胸怀大志。4.①表现了词人年纪虽大却依然想要恢复中原的壮志。“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一句中的“天涯”一词就非常鲜明地表现了词人的雄心壮志。②抒发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感。词人空有恢复中原之志,却无人支持,被迫离职隐居,终究“空惆怅”。③抒发了缺乏知音理解的孤寂之情。大好河山,“独”“与谁同赏”,流露出孤独失意之情。④鼓励身边的年轻人应胸襟豪迈、胸怀大志。词人激励年轻人应该豪放一点,“莫学衰翁样”。【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能力。分析诗人情感,可以结合诗歌具体内容以及诗人生平经历考虑。根据注释中的“叶梦得,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这一信息,再加上本词中的“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等内容可知,作者想要恢复中原;根据“空惆怅”及“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等信息可知,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根据“独在千峰上”可知,作者还有孤独感;根据“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等可知,作者是在鼓励身边的年轻人应胸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