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服务空间演化及调整对策.docVIP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服务空间演化及调整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服务空间演化及调整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服务业空间演化及调整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内容摘要:信息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中具有知识密集型特征的重要产业,其合理布局对于提升产业布局效率、推动产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地级以上城市信息服务业相对专业化和空间相关性进行测度,揭示了我国信息服务业的空间演化特征,并对其空间布局的优化提出调整对策、研究发现:我国信息服务业趋于向大城市集中,呈现集聚状态,高等级信息服务中心逐渐向北转移;信息服务业比较优势集中在少数城市,呈现出层次性特征,对人口规模有一定门槛要求;我国信息服务业在不同城市间的联系不强,极化效应突出,涓滴效应相对滞后。   关键词:信息服务业 空间演化 调整对策   引言   世界经济正在从传统的“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作为制造业的重要支撑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在区域分工体系中处于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已成为衡量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当前美国“再工业化”、德国“工业4.0”和韩国“新增长动力战略”等再工业化发展,战略无不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信息服务业是连接信息工业和信息用户之间的中间产业,在生产性服务业中具有高附加值,相比其他服务业更具有知识密集型的特征。我国的信息服务业水平虽然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把信息技术服务纳入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任务;2015年提出的“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更是为信息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带来机遇。因此,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合理布局,是我国提升产业布局效率,推动产业发展形态向知识密集型转变的重要支撑。   关于产业空间理论的研究一直是学界的研究热点。从早期的马歇尔(Marshall)的外部性理论,直到近年来出现的以克鲁格曼(Krugman)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关于制造业的空间演化理论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成熟的研究框架,而信息服务业的空间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从信息服务业空间形态和特征来看,Coffey(2000)、Krenz(2010)、Kolko(2010)、Taylor(2013)等众多学者普遍认为,交易成本的节约、信息交流的便捷、创新的可能性等因素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倾向于在大都市区集聚,其中信息设施与服务业也同样具有大都市偏好。国内学者中,惠洁(2014)等学者采用区位基尼系数、产业集聚EG指数分析发现,信息服务业在产业间和地理上都呈现出显著的集聚状态,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广东;丁玲华(2011)认为我国信息服务业产业布局属于增长极发展模式,且增长极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方维慰(2011)认为信息服务业发展与经济环境正相关,通常选择经济水平较发达地区;张勇(2012)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计算分析,得出信息传输、计算机与软件业更倾向于向市场需求大、科技力量雄厚的地区集聚;张慧萍(2013)以福建省为例,认为信息服务企业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域,邻近开发区、大学和科研机构,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郊区化倾向。   从信息服务业集聚原因来看,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信思交流、交易成本、交通条件和政府扶持等角度展开研究。Windrum和Tomlinson(1999)认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包含高度的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一方面靠自身积累,另一方面靠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交流、观察模仿进行学习和传播。区域内的知识和信息流动比远距离的流动要容易得多,使技术外溢现象更加明显,因此信息服务企业通常选择邻近大学和同类企业,充分利用创新成果和人力资本的知识溢出,降低人才搜寻成本,同时获得更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使知识和信息可以在集群企业间更好地进行传播和扩散。此外,政府的政策扶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中国中关村等等。   从整体上看,关于信息服务业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虽然已经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总体上相比于制造业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全面,缺乏对全国信息服务业的空间分工、演化规律和空间联系的认识。本文将利用2003~2013年全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分析我国信息服务业的空间演化特征和空间相关性,为我国信息服务业空间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2003年至2013年全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数作为研究数据。由于2002年国家统计局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进行了较大调整和修改,故研究时间段选取2003年至2013年。同时,研究期限内我国有部分地级市行政区划进行了较大调整,故删除部分地级市个体数据,如2011年转为地级市的铜仁市和毕节市、2011年被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