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听周谷先生授课
听周谷城先生授课 我是1961年9月考入复旦历史系的,就读时我有幸聆听周谷城先生讲授“世界文化史”课程,现在回忆起来还饶有兴致,激动不已。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一、在“左”的思想泛潮之际走上讲坛 文革前的复旦历史系名师荟萃,人才济济。老一辈学者周谷城、谭其骧、周予同、蔡尚思、王造时、陈守实、耿淡如等蜚声学界;中年学者金冲及和胡绳武等在我国学术界亦享有盛名。 进校不久,就听到高年级同学的热情介绍:周予同先生是当代中国研究经学的最高权威;周谷城先生知识尤为渊博,他是全国史学家中著有两部《通史》(《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的唯一学者;谭其骧先生则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历史地理专家。周予同先生被尊称“周予老”,周谷城先生被尊称“周谷老”。周谷城先生在复旦的一级教授中名气更大,国家还专门给他配有专车和司机。我是从农村来复旦上学的外省籍学生,求知欲强,但家中经济条件差,无钱购置书籍,只有到校图书馆借阅周先生的《通史》。那时虽不能全部读懂,也颇受启迪,深感先生学贯中西,思想活跃。一二年级阶段,我们在校园内时而看到周先生给高年级同学去上课的身影,便油然产生羡慕和向往之情,不知何时能聆听到他的课堂讲授。 在我们结束两门通史课程的学习后,到高年级自然要分专业。系领导决定要我们班学生分报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专业。我选择了中国近现代史专业。选修课先后开设多门,任凭同学们选课。周谷城先生的“世界文化史”选课人数最多,全班68个人几乎全选了,每周一次(两学时)。 系领导安排周谷城先生给我们授课的时候,正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年月,学术界“左”的思潮泛滥,各个领域批判资产阶级思想的活动不断高涨。周先生的研究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中外历史,即在社会学、政治学、哲学、逻辑学和美学等诸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仅形式逻辑的论文连续发表九篇。1962年周谷城先生发表《艺术创作的历史地位》一文,提出无差别境界和时代精神汇合论,遭到口诛笔伐,连篇累牍的批判,铺天盖地而来。据不完全统计,1964年就其哲学观、艺术观和历史观方面的批判文章达四五十篇。笔者迄今保存1964年10月19日历史系一位先生批判周谷城先生学术报告的完整记录。其中说:周谷城共发表文章238篇(解放前101篇,解放后137篇),他宣扬无差别境界是否认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用“合二而一”对抗一分为二的革命辩证法;贩卖庸俗进化论否认事物由旧质向新质的转化;鼓吹阶级合作,否认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贩卖社会达尔文主义,抵制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这位先生还斥责:周谷城是民族投降主义的吹鼓手,殖民主义的辩护士,其论著“是反动历史观的一个大杂烩,是资产阶级反动历史观的博览会”。显然在这位先生的眼里,周谷城是不折不扣的学术骗子,十恶不赦的历史罪人。 周谷城先生就是在这种客观环境下走上讲坛,为我们教授“世界文化史”的。 二、学历史要以“古今中外,博大精深”为目标 周谷城先生上的第一堂课,虽然至今已过去了40多年,但当时他讲话的情形我还记得十分清楚。周先生身材较高,戴一顶高级礼帽,西装革履,一副大学者气派。讲话带有浓重的湖南口音,我们基本上能听懂。节奏不快,语调高低分明,语音浑厚,语言生动而幽默。他的开场白是:“我今天开始给你们上世界文化史,诸位可能以为周某人现在被批得狗血喷头了,不觉得灰溜溜吗?我以为,学术问题讨论争鸣是好事,真理愈辩愈明。学历史的要以八个字为目标――古今中外,博大精深。”讲到这里,他信手在黑板上写了上述那八个字。接着又说:“资本主义社会才有几百年的历史,马克思就写出了轰动世界的《资本论》,而中国封建社会那么漫长,对于它的产生、发展和衰落的历史过程,对于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还没有人写出轰动世界的巨著,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写出一部《封建论》呢?我希望诸位有志于这个课题,竭尽努力去完成它!”周先生不顾险恶学术环境的压力,鼓励后学,立志要能通古今中外,博大精深,著书立说,这种高度的时代责任心,热情追求真理的情怀,使我们由衷地敬佩和感动。 周先生给我们授课的阶段,我又重新借阅他的两部《通史》,深感其1933年出版的《中国通史》力图用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来编著的,而1949年出版的《世界通史》,一扫欧洲中心论的积弊,将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并提,融汇东西方文明,蔚成一幅波澜壮阔的世界史画面,视野之宽令人叹服,这在当时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周谷城先生讲课的特点是开无轨电车,孙言诚称“海阔天空的神聊”(孙言诚:《复旦二周》,《历史学家茶座》2007年第1期)。他每次上课,第一件事便是在黑板上写标题和提纲,一般要写满黑板,讲稿是活页的,但讲起来并不大看稿子。他讲学派讲体系,从古希腊罗马,讲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