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旧题新义 求忠实
旧题新义 勉求忠实 近年来,国内宋史界开始日益关注对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的反思。这种自觉局面的形成,背后有错综复杂的原因,其中两方面的因素是互为表里,交相影响的。一是宋史研究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不少问题已进行了反复的探讨,在新史料突破困难的情况下,方法的反思遂成为史学创新的自然诉求。二是伴随社会的变迁与相关学科的发展,历史学自身出现了一些新的分支,比如社会史、文化史、观念史等等。如何从这些分支学科中汲取营养,从而更好地拓展史学研究的视域和路径,是宋史界必须直面的新问题。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毫无疑问,当前宋史界的这种自觉是极其必要的,而且必将给研究带来积极的变化。须留意的是,在当前集体反思的环境下,学者不要因此滑向矫枉过正。在历史研究过程中,方法论的探讨,不可能取代对史料的阅读和理解;具体问题的挖掘,也不可能取代通贯的考察;社会史、文化史、观念史的兴起,不可能取代传统的政治史、经济史、制度史的进一步探索;“向下看”的努力,如果成为割裂的、孤立的研究,也不可能逼近历史的本相。惟有抱谨慎、务实和包容的态度,宋史研究才会更加深化,更趋于丰富多元,百花齐放满园春。 2007年6月,何忠礼教授的新著《宋代政治史》由浙江大学出版社付梓出版。该书属于传统的政治史研究领域,选题不算新颖,也并没有对研究方法等内容作出专门的回应,但笔者在阅读这部近六十万字的著作过程中,仍不时感觉有许多的启发。掩卷沉思,以下几个方面或可谓之这本新书的贡献和特色。 一、取削有度,脉络分明 该书除“绪论”部分总叙宋朝的地位与影响外,共分为十七章,以时间为经,史事为纬,紧扣政治史的主要线索,阐述了自北宋建立至南宋灭亡的历史。两宋320年间历13世18帝,政事丛脞,如何取削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著者虽没有明确说究竟拿什么作取削的标准,但如果将新书与其旧著《南宋史稿》(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作简单的对比,我们即可了解新书更注重史事的重要性及其影响的广泛性,也更突出著者自己的研究成果。以高宗朝的政治为例,旧著将南宋初年的农民起义与游寇问题专门列为一章,所占篇幅较大,而新书则对相关内容做了比较大的改动,仅压缩为一节。类似的削省也体现在对孝宗朝、理宗朝的政治叙事中。著者做出这样的调整,显然不是无意识的。有关宋代农民起义诸问题的讨论,前人的研究积累已相当充分。南宋农民起义的次数固然很多,但“绝大多数农民起义军的队伍,多的不过上万人,少的只有几百人,其活动范围多限于一州一县之内,个别跨越数路的农民起义,也多发生在这些路的交界州郡”(第524页)。即便是钟相、杨么起义,人数多达二十万,其主要活动范围也没有逾越洞庭湖周围。因此,著者不囿于旧说,在新书中略去许多细节的描写,不仅无损于对南宋阶级矛盾的总体认识,而且使全书行文更加简洁,章节布局亦更为紧凑合理。与此相反,由于高宗“内禅”事件关系王朝的皇位承继与内政外交的变化,对稳定南宋政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较之于旧著,新书围绕这一问题作了细致的探讨,对“内禅”真实原因的分析更加透彻。(第414~415页) 两宋王朝一脉相承,制度方面多有沿袭,但就其具体的政事演进而言,北宋与南宋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该书著者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北宋立国之初,一方面统一了全国,另一方面,为纠唐末五代以来的弊政,采取种种有效措施,加强中央集权,逐步确立了“祖宗家法”。但自太宗朝以后,“积贫积弱”的局面开始显现,这一窘迫局面在真宗朝进一步加深,至仁宗朝最终形成。关于宋朝“积贫积弱”一说,有学者曾提出大胆的质疑,但似尚无充分的证据能够推翻此说。北宋的士大夫对此也毫不避忌,王禹??、宋祁等人就较早针对“冗兵”、“冗吏”、“冗费”有过清醒的批评。可以说,“积贫积弱”的困境直接促成了北宋中期以来的变法运动,先有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要求整顿吏治、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等等;继之以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变法”,更直截地以“富国强兵”为目的,这一场变法运动几经反复,一直延续到北宋末期。变法运动衍生出的旷日持久的党派之争,又成为北宋后期政治的重要内容。 如果说把握“积贫积弱”问题是理解北宋政治史的一个关节点,那么,把握和战问题就是理解南宋政治史的一个关节点。“澶渊之盟”的缔结,结束了辽对北宋近半个世纪的侵扰,彼此维系了相当长时期的和平。与此不同,由于先前“海上之盟”的裂痕与“靖康之变”的屈辱,微妙的宋、金关系从一开始就蒙上了浓重的阴影,和议与战争交替反复:1141年,“绍兴和议”签订;1161年,完颜亮南侵;1164年,“隆兴和议”签订;1206年,开禧北伐;1208年,“嘉定和议”签订;1234年,南宋联蒙灭金……朝廷人事的变动、上下关于和战的争议,南宋内政又往往与宋金关系、宋蒙关系等外交问题紧张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