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台湾地区铁路设经费主要来源分析.docVIP

晚清台湾地区铁路设经费主要来源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晚清台湾地区铁路设经费主要来源分析

晚清台湾地区铁路建设经费主要来源分析   摘 要:晚清时期,台湾地区铁路建设经费的来源主要包括台湾地区自筹经费和中央专项铁路经费中的“台湾省解款”两个部分。其中,官办体制下的台湾铁路建设经费来源主要包含海关税收和厘金;中央专项铁路经费中的“台湾省解款”则主要来源于厘金。台湾地区铁路建设经费的主要来源及其运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晚清财税制度的新变化。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关键词:晚清时期;台湾铁路;中央专项铁路经费;财税   中图分类号:K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6)07-0140-05   从1877年由时任福建巡抚的丁日昌倡议兴建,到1893年由时任台湾巡抚的邵友濂奏请停筑,晚清时期台湾地区共修建铁路92.5公里,①约占甲午战争以前全国铁路里程总数(364.27公里)的25%②。分析探讨晚清时期台湾地区铁路建设经费的主要来源,可以从一个侧面透视晚清铁路起步阶段经费筹措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晚清台湾地区的铁路建设经费主要包括台湾地区自筹经费和中央专项铁路经费中的“台湾省解款”。截至目前,学界在近代台湾铁路研究方面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很少从晚清财政税收制度变化的视角探讨铁路经费的筹措;有的虽然涉及到具体的铁路建设经费问题,但是对于中央专项铁路经费中“台湾省解款”的探讨还付之阙如。③鉴于此,笔者试图对晚清时期台湾地区铁路建设经费的主要来源进行初步的梳理和分析。   一、商款、海关税收和厘金   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东南沿海局势一度紧张。是年12月10日,李鸿章上奏《筹议海防折》,认为“南北洋滨海七省自须联为一气,方能呼应联通”,“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援,可以一日数千里”④,倾向于修筑铁路以加强海防。时任福建巡抚丁日昌也认识到了铁路对于加强东南海防特别是加强台湾防务的重要性。   1877年年初,丁日昌巡视台湾防务后阐述了对在台湾修建铁路的初步构想。他认为,台湾“防务所给勇粮,既出则不能复还,轮路则租税可收”⑤他的这一构想得到沈葆桢、李鸿章等人的支持。为筹建台湾铁路,总理衙门对以前海防经费的分配方式进行了重新调整。清政府决定将粤海关、潮州关、闽海关、浙海关、山海关、江海关等六关在内的“四成洋税”的一半款额,再加上台湾所辖的“沪尾(今淡水)和打狗(今高雄)二口”的税关款额作为总量,以其中的一半“批解福建巡抚丁日昌兑收”以充作台湾地区铁路建设经费。同时,每年从江苏、浙江两省的厘金银中各拨付40万两,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各省的厘金银中各拨付30万两,以其中的“一半批解福建巡抚丁日昌兑收”⑥。也就是说,台湾铁路的建设费用可以从海防经费的一半中支取,包括海防经费中四成洋税的一半以及厘金总量的一半,并交丁日昌收支。海防经费的重新分配自然影响到李鸿章的个人利益。他认为台湾铁路费用应该从福建省的“京协饷”中支取,而不应从海防经费中支取。李鸿章甚至建议丁日昌“以借洋债为然”,并认为“俄土战争方始,日本内乱甚长,似台防目前必可无事”。⑦李鸿章一方面希望丁日昌借外债筑路,另一方面从国际环境相对有利的角度进行劝说,其目的是不想让丁日昌从他那里“筹拨经费”。1877年7月11日,李鸿章致郭嵩焘函中也提及“惟雨生(丁日昌)在台湾,建言须就地试造铁路、电线,已奉廷僚议准,又以费绌中止”⑧。丁日昌也曾委托李鸿章向赫德咨询英国丽如银行,能否从该行借银五六十万两用来修筑铁路。虽然丽如银行原则上同意借款,但因该行的利息太高,丁日昌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⑨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一任台湾巡抚刘铭传再次提出筹建台湾铁路问题。1884年6月,刘铭传在《遵筹整顿海防讲求武备折》中提出:“讲求武备,以立自保之基。若谋富强,图久安,尤非铁路不可。”⑩1887年4月13日,刘铭传在《请准筹办台湾铁路折》中再次提出,台湾“非造铁路不足以繁兴商务、鼓舞新机”。只是筹建铁路一事“因经费无出,踌躇未敢猝议举办”。B11恰逢时任沪尾(今淡水)通商委员的张鸿禄和时为候补知府的李恩彤在南洋诸岛招商引资,一些华侨也“称俱愿回籍,合办台湾商务”。于是,张鸿禄、李恩彤“便禀请由商人承修”。刘铭传认为台湾铁路的商办对“于公款无关出入,将来坐收厚利,实于台湾大局有裨”,便向清廷呈上了《商人议立台湾铁路修建章程》。B12   刘铭传的最初设想是将台湾地区的铁路建设“由官督办,由商经理”。由于在筹办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工程费用超出预期;二是“拨营勇代做工程”的计划落空,而雇工修造,费用大增;三是勇于任事的李恩彤病故,杨宗瀚也“因病假归”,主要分管台湾铁路建设的人员一时难以委派。刘铭传不得不将“所有台湾铁路收归官办”B13。   刘铭传在1888年11月19日上奏清廷的《请将台湾铁路改归官办折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