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后提升作业人民版必修3.docVIP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后提升作业人民版必修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后提升作业人民版必修3

PAGE PAGE 3课后提升作业 七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20分钟 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子虚》《上林》都是大赋,是司马相如对辞赋的开拓和独创,表现了一代汉赋的新风貌。”这里“汉赋的新风貌”指的是 (  )A.气势恢弘,辞藻华美B.包括了小令和多支曲子C.意境清新、篇幅较短D.摆脱了文辞铺张的弊病【解析】选A。从材料中的信息可知,反映的是西汉时期的赋,B是元散曲的特点,C、D是东汉赋的特点,A反映了西汉赋的特点。2.经济史学家把一些古代诗集作为研究“制度经济学”的要籍,下列人物中,所写诗歌真切地反映了唐朝劳动人民生存状态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李清照    D.屈原【解析】选B。根据关键信息“反映了唐朝劳动人民生存状态”,可知属于现实主义,杜甫的诗歌符合这一风格,真实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人民生活的困苦。【补偿训练】文化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下列时代风貌与文化艺术特色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组是 (  )A.魏晋时期社会动荡——道教、佛教相继兴盛发展B.隋唐时期盛世气象——杜甫诗歌体现忧国思家情C.宋代社会生活丰富——反映市民生活的话本流行D.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小说逐渐发展为文学主流【解析】选B。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各种宗教思想繁杂出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杜甫的诗歌反映的是晚唐时期历史,故B错误,符合题意;宋代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出现,市民文学随之出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小说逐渐发展为文学主流,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3.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  )A.社会生活去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B.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学艺术的理解。宋词以后的文体倾向于平民,主要是因为商业的繁荣,城市的兴起,再加上技术的先进和文明的交流。而A中“去纲常化”不正确。此时宋朝出现理学,推崇纲常思想。故选A。【补偿训练】明清时期,“士工商贾虽然同,各务营生不辞倦”,社会经济和人们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反映在小说中则表现为商人在“三言”“二拍”等作品中成为被歌颂的对象。这一现象说明 (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商品经济的发展C.自由平等是社会主流思想D.理学的兴起【解析】选B。本题题干提供了明清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即商人作为被歌颂的对象出现在文学著作中。题干从根本上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人地位的提高。A与题意无关,C说法错误,D发生在宋朝,均可被排除,所以答案为B。二、非选择题(15分)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忆昔》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材料二 探春说:“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1)指出材料一中两首诗创作意境不同的原因。这反映了杜甫诗歌创作的风格特点是什么?(8分)(2)材料二出自我国哪一著名小说?你认为材料中探春的话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怎样的态度?(7分)【解析】第(1)题,杜甫生活于唐代由盛转衰的时代,《忆昔》《春望》分别反映了盛、衰不同时期的历史。第(2)题,由探春所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等语句分析归纳。答案:(1)原因: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由极盛走向衰落的时期。《忆昔》一诗反映了“开元盛世”景象,而《春望》则反映了作者对“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的伤感之情。风格特点:现实主义风格。(2)《红楼梦》。态度:作者通过探春之口,借封建家族甄家的覆灭,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