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平洋战争前美国地对日政策
太平洋战争前美国的对日政策唐庆内容摘要 文章论述了20世纪30年代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美国对日政策由软到硬的演变过程,说明美国对日政策是绥靖与遏制相结合,其核心是避免承担义务和卷入战争。关键词 门户开放 太平洋战争 东亚新秩序??????? 对日政策是美国远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远东,长时期存在着美国与日本的利益碰撞,两国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20世纪30年代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国际形势极度动荡不安,美国为了保障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对日本采取了绥靖与遏制相结合的政策。其核心是避免承担任何义务,孤立于战争纠纷之外,以软硬兼施的外交手法,维持美国的“门户开放”,以经济实力为后盾维持美国的竞争优势,谋求长远目标——远东及世界霸权。但是,这种政策面对东西方法西斯咄咄逼人的军事攻势,最后被推到了战争的边缘。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被迫对日宣战,两国外交关系结束。本文拟就这一时期美日矛盾及美国对日政策的演变作一分析。??? 一、三十年代美国对日政策的演变??? 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引起资本主义各国疯狂地争夺国外市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由来以久的以中国为焦点的美日霸权之争再度激化。地盘小,资源少的日本走上了穷兵黩武的法西斯侵略道路,矛头直指中国,对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形成严重威胁。在国际形势急剧变化的年代,美国的对外决策面临更多的国际国内复杂因素,远东政策在外交波涛中起伏不定,对日政策呈现软硬两面性特点。??? 30年代前半期,美日远东争霸矛盾暗中激化,美国的对日政策软弱无力,主要采取“不承认”、“不干涉”日本侵略的缓和政策。??? 1931年,日本发动“9.18事变”。9月24日, 美国国务卿史汀生向中日两国发出备忘录,要求停止军事行动并撤退军队。而关东军却进一步扩大军事行动。日本侵华势态逐步升级,虽有其它原因,但美国对侵略者与被侵略者不加区别对待的软弱态度,更是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直至日本完全控制东三省。美国感到有从满洲资本市场被完全排挤出去的危险,对日态度才趋于强硬。1932年1月17 日史汀生宣布对日本以武力改变中国现状一概不予承认的所谓“史汀生主义”,美国的口头抗议并未使日本屈服。1月28日,日本发动上海事变, 直接触犯了欧美在华的权益,欧美对日的军事行动表示了强硬态度。日本为了保住满蒙的既得利益,于5月5日签订停战协定。此时,日本控制的“满洲国”已宣告成立。??? 日本退出国联后,更是一意孤行,一方面巩固在满洲的地位,另一方面向中国华北地区发起攻势。1933年7月1日,日本外务省情报部部长天羽英二宣称要排挤美英在华势力,关闭中国门户,把中国视为由日本独占的“保护国”。针对日本的武力挑衅,美国新任总统福兰克林·罗斯福,在承袭史汀生不承认原则的同时,积极加强海军建设,以此刺激国内经济复兴和在军事上抗衡日本。1933年6月, 罗斯福从公共建设工程中拨专款2.38亿美元,建造总计有12万吨的30艘舰艇,这个数字和国会已经同意建造的共达1.7万吨的5 艘舰艇加在一起, 建设费用总数是1916年以来海军建设费用的三倍,也是从那时以来最庞大的一项海军建设计划。1934年初,罗斯福又促使国会通过《文森扩充海军法》,规定建造和更新舰艇的数量达到1922年华盛顿和1930年伦敦两个海军条约所规定的最高限额,计102艘新舰。〔1〕鉴于国内孤立主义势力强大,为了保证新政的顺利实施以及避免陷入对日贸易关系的危机,罗斯福在提出海军计划的同时,又批准了一项不付诸任何行动,毫无刺激的远东政策,指望由国联来处理中日冲突,自己则躲进了避风港。另一面美国则通过增加对国民党政府的经济技术援助,扶植中国统治集团中的亲英美派来抗衡日本。1933年3 月美国对蒋政权提供了五千万美元的棉麦借款,出售飞机给中国,并积极策划宋子文、孔祥熙组织新银行。这些措施有利于美国经济振兴和控制中国市场,但却加深了与日本的明争暗阗。1934年4月天羽英二发表声明, 声称日本负有“维持东亚和平与秩序的使命”,意味着日本欲取代美英在远东的地位,美日矛盾步步升级。??? 上述过程,反映了30年代前半期美国的对日政策主要表现为一种坚决不承认的外交姿态,未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外交效果,体现了软弱性特点。其目的是保持危机期间更显重要的美日贸易不受影响,这种作法对日本的侵略起到了绥靖的作用。美国采取这样的外交手法,是诸多因素决定的。首先,在大危机冲击下,美国当务之急是解决国内事务,这是民心所向,公众对国际事务漠不关心,外交处于次要地位,而外交的主要问题又是调整拉美的政策和处理欧洲问题,无暇顾及日本。其次是美国在东北的经济利益小于在日本的利益,美国不会轻易因中国去冒犯日本。正如美国远东司司长斯坦利·项白克所说,解决中日冲突这项任务应该由国际或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