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寡妇规范看妇女在社会构建中地位
从寡妇规范看妇女在社会构建中地位 摘 要:作为社会制度的一种,寡妇制度的形成必定受到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三个不同“社区”下衍生的三种表现形式迥异的寡妇制度,并初步探索其来由,指出妇女作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只有将自己不完全置身于私领域中,才能保持独立性。 关键词:寡妇制度;印度教教徒;凉山彝族;连南八排瑶 寡妇者,丧夫之妇人也。此为本文中“寡妇”之定义。一如众人所知,在妇女作为一个阶级尚未觉醒之前,在妇女远动尚未开展之前,全世界的妇女几乎都是游离于统治阶层或者说有权势力之外,她们往往不允许参加任何家庭会议、政治讨论,有一些甚至连参加生产劳动也被禁止,被局限于闺院之内,厨房之中,与公领域几乎没有任何的交集。而她们中一部分,那些丈夫去世了的已婚妇女们,处境往往更加的艰难(当然这其中也有例外,只是比例甚少)。笔者选取对比性较大的三个社区所对应的三种寡妇制度,分别为印度教教徒的殉葬及寡妇院制度、凉山彝族的转房制度、广东连南八排瑶的招郎制度,就三者的形成原因予以剖析。 一、三种不同寡妇制度之综述 1.印度印度教徒之殉葬及寡妇院制度 信仰印度教的印度人,其已婚妇女在丈夫死后要么是殉夫要么被送至寡妇院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在印度,寡妇殉夫被称为“萨提”,是从古印度延续下来的习俗。他有两种形式:一是“萨哈马拉纳”,即妻子与亡夫的尸体一起火化;二是“阿努马拉纳”,即在丈夫死后的一段时间内妻子同丈夫的遗物单独进行自焚的模仿殉葬。出现这种形式:一是因为妻子在丈夫火化时恰逢不洁净的身孕或处于经期,没资格做丈夫的殉葬品;二是因为丈夫死在异国他乡,忠诚的妻子闻讯后先用丈夫的鞋接触一下自己的胸口,然后跳入火中自焚。[1]除“萨提”外,印度教给寡妇们另一个来世得以超度的机会,那就是必须到印度教的圣地瓦拉纳西去度过余生。 2.凉山彝族之转房制度 若丈夫去世,男方家支以不再付给寡妇身价银为前提的转房形式,优先转嫁给丈夫的旁系或家支内男子为妻,[2]谓之转房制度。若是在男方家支无法找到合适的转房对象,可与女方家支的协商,同意其转嫁到其他家支,并且接受她的那个家支需要按习惯法的规定付给妇女原夫家支适当的赔偿。 3.广东连南八排瑶之招郎制度 八排瑶的妇女在丈夫去世后,可招郎入赘,这里的“郎”一定要是本族的男子。八排瑶男子到寡妇家,要放弃原来姓名,改用寡妇先夫的姓名为他的新姓名。[3]上门男子一般在家庭中的地位不高,双方的婚姻关系也不太稳定,若是女方或者女方子女对其不满意,均可接触婚约。另外八排瑶的寡妇可以参加婚外男女的交往活动中,如“讴波离”、“讴莎瑶”,可以与男子对唱情歌,相约幽会,并且这种男女社交活动不受任何人干涉。 二、三者各自形成的原因 作为社会制度的一种,寡妇制度的形成必定受到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宗教、政治、经济三者有所侧重,却相互交织共同起作用,在历史的变迁中,于特定的区域塑造出不同的表现形式。 1. 印度教徒之殉葬或寡妇院制度 对于这种制度,可以从印度教的地位巩固和守寡妇女面临的困境中得到一些解证。 其一,作为印度教禁锢女信徒的一种手段,“萨提”的历史演变与印度教的发展息息相关。有研究者认为,“萨提”萌芽于公元前七世纪左右的吠陀后期,彼时,婆罗门教成为印度国教,寡妇改嫁虽未收到限制,但男尊女卑逐渐成为社会的正统观念,妇女被视为“邪恶”的化身,在经济、社会及家庭的地位逐渐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教形成了各类宗教文献,它们明确地规定了妇女所必须遵守的“规范”。例如:《摩柯婆罗多》(Ⅰ.74.46;Ⅰ.95-65;ⅩⅥ.7.18)和《罗摩衍那》(Ⅴ.24.25.26;Ⅵ.15.27)也证实了这种可怕的习俗。[4] 其二,未来的窘迫生活也是寡妇选择殉夫的理由之一。在印度,妇女婚后,从依附父亲变为依附丈夫,宗教礼俗将其禁锢在厨房之中,不参加社会生产,没有任何生活技能,丈夫的去世意味着经济来源的丧失。不仅如此,逃避殉夫的寡妇将被视为失去贞洁,会被家人送到圣地瓦拉纳西去度过余生。在瓦拉纳西,有一万多名寡妇住在政府办的各个寡妇院内(据该市官员于80年代估计)。所谓“寡妇院”,其实就是供寡妇沉思冥想的小舍或租下的房间,在这里,她们每天的日程几乎一成不变:洗罪、祷告、冥想。[5]在这里有上至八十岁老妪、下至十来岁女童,长发被剃,全身素衣,不允许穿戴任何首饰,除了上恒河沐浴甚至不允许出门,便是在恒河沐浴也只能在他人的下游,绝不能在上游污了水源。遇上他人喜事需要小心回避,避免被人发现。若是年纪尚轻、相貌尚佳,会被逼为妓女,以此用以维持寡妇院内所有寡妇的生活。因不堪这种比下等奴仆还要糟糕的境遇,守寡的妇女往往选择殉夫,与丈夫一同升入天国,寻找幸福。 2.凉山彝族之转房制度 “兄死弟在,牛死厩在”,对于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