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基本功大赛模拟课教学设计-教学新视野
PAGE \* MERGEFORMAT4《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龙胜春 课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经“器物—制度—思想”,新文化运动属于最后一环,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教材主要罗列了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人物,前期三个提倡三个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所涉人物众多,每个人物个性鲜明、观点有异,因此教学需要慎重选择。思想史的个性化解读较强,除了关注教材观点、史学成果,还要从人物的代表性作品中挖掘历史信息,培养学生多维、立体视角审视历史的方法。学情分析新文化运动在初中教材已有相关学习章节,所以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而且部分人物,如鲁迅、陈独秀、胡适等在语文或政治等学科中也会涉及,因此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学生没有系统、深入、多元的学习新文化运动,可能存在一些片面认知,所以本课的任务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以全面、多元的视角审视新文化运动,既要带领学生神入历史,也要形成后见之明。教学目标理解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援引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些经典材料,培养学生研读史料,辨伪史料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 “论从史出”的基本素养。通过人物特征分析,让学生感受先进的中国人为民族、为国家不懈追求,努力奋斗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全面认识新文化运动。客观审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引用早期北大师生问好:教师:“老爷们好!”学生:“大人好!” 教师:“老爷们辛苦了!”学生:“升官发财!”教师:这是历史上一所学校的师生问好,大家不习惯吧!这是那所学校呢?PPT展示《京师大学堂》匾额。学生:京师大学堂,即后来的北京大学教师:今日著名之北京大学,缘何曾经如此?这离不开20世纪初中国历史大背景,20世纪初的中国存在怎样的问题呢?让我们走进那个时代,为那个时代诊断把脉吧。(设计目标:通过不一样的课前师生对话,创设情境,深入历史,引起历史探究的兴趣。)第一个环节:“悬丝把脉——民族困境”困境1:民国非“民国”教师: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近代中国救国思想吧!教师:PPT先后展示魏源、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的图片材料:郭沫若(1910年前):只要把清政府一推翻了,中国便立地可以由第四等的弱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等的国家。接着PPT展示“1914袁世凯复辟期间到天坛拜祭”。在展示PPT的同时,提示学生回顾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救国图强的过程。(设计目标:通过回顾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却屡次失败的过程,感受民族面临的困境。)(过渡)面对统治者专制阴影的笼罩,芸芸大众思想如何呢?困境2:愚昧、迷信材料:1914年,《妇女时报》报道:女大学生朱友云毕业于孝感女子师范学院,未婚夫生病,媒人说只有朱小姐嫁过去冲喜才有希望治愈。朱友云便主动嫁过去,潦草成婚。半个月后,丈夫死去,朱友云又吞金自杀,殉夫而去。 作者评论:“朱烈女的死,不仅是全国女学界之光荣,更是我中国古国对于世界上之光荣也。”(设计目标:突出材料的“时间”“教育背景”“作者评论”感受民族的困境。)(过渡)面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我们也不要过于悲观,当时的中国还有新力量的崛起,是什么呢?就是民族资产阶级。困境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压迫。材料:1916年至1922年,数得出的内战,至少十次。 … …军费来自税捐,工商业首当其冲。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大战开始后,日本在华势力突飞猛进。对华输入资本比率自15%增至29%。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设计目标:通过材料对比的方式感受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过渡)面对民族的困境,20世纪知识分子反思近代历史,从文明角度出发开出了良方。第二个环节:对症下药——文明再造教师:PPT展示北大校徽,体现北大蕴含的人文意识,感受年青的北大。播放视频。教师:PPT展示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图片感受年青的北大学人。教师:其中需要指出的是《新青年》的创刊作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陈独秀首先指出了何为青年。PPT展示《新青年》:教师提问:你是青年否? 华其发,泽其容,直其腰,广其膈,非不俨然青年也;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设计目标:形成判断冲突,理解时代赋予新青年崭新的定义。)(过渡)新青年们提出新的主张,其中包括民主与科学。前期的新文化运动1.提倡民主与科学PPT展示材料: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麦EK318.操作手册.C01.220905.pdf
- 五马先生纪年.docx VIP
- 急救与心理技能(视频课)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中南大学.docx VIP
- 应急救援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pdf VIP
- 场地设计作图题-一级建筑师场地设计(作图题)真题精选.docx VIP
- 小学环境教育:校园内水体污染调查与水质保护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阿迪达斯(Adidas)品牌现状分析与二次增长战略规划.pptx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计算题及应用题.docx VIP
- 人教版2025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3 same or different单元复习课件.pptx VIP
- 濒危古树评估与抢救保护技术规程.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