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读方式谈文化韧性.docVIP

从阅读方式谈文化韧性.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阅读方式谈文化韧性

从阅读方式谈文化韧性   作者:(清)王永彬 著,刘莹 译   出版:中国社会出版社      《围炉夜话》   摘录:名利之不宜得者竞得之,福终为祸;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生资之高在忠信,非关机巧;学业之美在德行,不仅文章。   风俗日趋于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力挽江河;人心日丧其廉耻,渐至消亡,安得有讲名节之大人,光争日月。   推荐人:尤云龙   上高中时,老师推荐清末王永彬所著之《围炉夜话》一书,因当时学习的重点在恶补功课,并未认真品读。大学时,翻出研之,越读越觉有天葵开窍、茅塞顿开之感,乃奉为奇书。时至今日,虽又虚度了十多个年头,但对此书之钟爱始终未变。书如其名,品读此书,正像家人朋友围坐一起,聆听长者教诲,分享他人成长经验,不知不觉中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一切都是那么亲切自然,一切又都是那么令人深思、发人深省,恰如炉中之炭火,不是轰轰烈烈,却贵在恰到好处且历久弥新。无论人生得意之时,亦或事业家庭低谷之期,只要潜心研读、细细品味,定有新的收获。在人们茶余饭后都在议论道德问题的今天,此书不仅能够让人内心平静,保持纯洁善良之本真,更能凭添几许道德教化、社会责任,助推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是为荐之。   在我看来,“手不释卷”应该是所有时代读书人的标准像。不管世界上的阅读方式,或者说帮助阅读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进步”,古典的阅读习惯是不应该改的,那就是:手捧书卷,或正襟危坐,或半倚半靠,或干脆躺在床上,翻着页码,或津津有味,或心不在焉,徜徉于印刷文字的世界中。公平地说,从便利、快捷地摄取信息的角度讲,传统的阅读方式肯定是落后的。比如电子书,一个小小的U盘就可以把所有的世界名著都存储进去,携带、翻阅都极为便利。而我始终认为,读书读的是“书”,即千百年来人们习惯的那种纸做的出版物。读电子书肯定享受不到读纸质书时的“过程快感”,包括阅读时的种种感受,如正读、跳读、眉注等,还包括书籍本身的种种情况,如纸张、开本、手感,甚至不同质地书籍的不同气味、翻页时的不同声响等。这些感受,只有传统的书籍才能提供。   读书当然具有功利性――或以此谋生,以求取功名;或据此传授,以普惠众生。但就阅读本身来说,它却具有完全的精神性和私人性,是一种自我体验和鉴赏的活动。这一点,对于有了足够人生阅历,现实的需求已经不再迫切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我认为就人的一生来说,“学习”性质的读书只是少数;大部分的读书还是以心灵抚慰为目的,要达致某种精神上的愉悦、舒缓、宣泄、思索等等。   多年前有一部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葛优扮演的李东宝大谈办刊思路,他说要想知道读者最想看什么,只需问一问:每天早晨你挑什么书或刊物进厕所。这话我感同身受。多年来,我坐在马桶上读过的东西可谓多矣,现在看来,均属最有可读性的书刊,其中不乏精品。试想一下,如果每天早晨捧着个电脑去厕所,那个感觉能好得了吗?   由此我想到了文化的保守性或韧性的问题。假设一个社会经历了剧烈动荡,其大部分东西都遭到了颠覆,这时候如果还剩下什么的话,我想一定是基本价值观和基本生活方式这类细微的、日常的、不起眼的东西。与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相比,文化革命是最不容易发生的。以读书为例。既然读书是生活方式的一种,那么,阅读习惯就如同生活习惯一样,具有文化的韧性,极难改变。我想,如果有一天文化的革命在中国终于实现了的话,那肯定不会是什么“宏大事件”,而是人们不再阅读纸质书籍了、不再使用筷子吃饭了、不再回家过年了,等等。(作者系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版权局)局长、党组书记,省文联名誉主席)      《之江新语》选读   权力是个神圣的东西   中国古代有一种哲理:国家之权乃是“神器”,是个神圣的东西,非“凡夫俗子”所能用。党员领导干部务必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正确行使权力,掌权为公、用权为民。则群众喜、个人荣、事业兴;错误行使权力,甚至滥用权力,掌权为己、用权于私,则群众怨、身败名裂、事业损。   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邓小平同志就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说:“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这些年有的领导干部犯错误,恰恰都与乱用权有关。各级领导干部对待权力一定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做到慎用权、善用权、用好权,既要管好自己,又要防止他人利用自己的权力和职务影响谋取非法利益。要树立权力就是服务的意识,经常想一想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从哪里来的、应该为谁所用这个重要问题,自觉做到用权为公而不为私。要遵守权力使用的纪律规定,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讨论问题讲民主,进行决策讲程序,执行决议讲纪律。要牢记权力就是责任的理念,用权要接受监督,确保权力行使不偏离正确方向,确保权力行使的神圣性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