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反恐知识培训教材一、恐怖事件的类型:恐怖活动的方式主要包括:A、袭击、劫持、破坏等。袭击如爆炸(对人员、建筑和车辆等目标的爆炸),暗杀,自杀性袭击,生物、化学、核袭击,信息袭击,投毒和纵火等;B、劫持如劫持人质,劫持飞机,劫持车辆等;C、破坏如破坏交通枢纽等重要设施或系统。二、出现爆炸、生物、化学、核与辐射恐怖时个人的防护:A、一是呼吸道防护。立即佩戴防毒面具和其它简易呼吸道防护器材,如特制的聚氯乙烯纤维轻便口罩、防尘口罩等。在紧急情况下,用医用口罩、毛巾口罩及其它纺织品等捂住口鼻也有一定的防护效果。B、二是皮肤防护。穿戴制式防毒衣或布料防护服;不具备上述服装时可扎紧“三口”(领口、袖口、裤口)。将上衣塞入裤腰或外扎腰带,颈部以毛巾围严及戴手套,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如外穿雨衣效果更好。此外,还可戴防毒眼镜或周边密封的风镜对眼结膜进行保护。C、三是可能时在现场专业救援人员指导和协助下口服解毒药物,注射解毒针,而后自行到就近医院治疗。D、四是尽快撤离现场。如情况特殊,无法及时撤离时,进入专业救援人员指定的集体防护设 施,或在个人防护的基础上,进入较密闭的普通房舍。三、爆炸装置及主要分类:爆炸物分类:按照爆炸装置的起爆方式和方法,爆炸装置可分为触发、非触发、延时触发和遥控触发四种。其中触发类包括机械触发、电触发、化学触发等;非触发类包括磁感应、光、声、温控、振动、水压和复合发火等形式;延时触发类包括机械延时、化学延时、物理延时和电延时等;遥控触发类包括无线遥控和有线遥控等。四、常见的爆炸装置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爆炸装置主要由外壳、起爆系统(引信)和炸药等三部分组成。A、外壳。主要用于盛装炸药和引信,并使炸药装填成一定的形状、密度和尺寸,具有伪装、隐蔽、防水、防潮、增大爆破和杀伤效果的作用。由于其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硬外壳和软外壳两种:常见的硬外壳包括铁桶、铁盒、铁箱、水暖管件、玻璃瓶等;常见的软外壳包括各式提包、塑料袋、尼龙编织袋、纸袋、纸盒等。B、起爆系统。由各种器材或组件组成,能为起爆炸药提供一定能量的装置,是爆炸装置的核心部分,一般由控制组件、火工品组件及连接组件构成。控制组件是保证爆炸装置能够按照使用者的意愿发生起火或爆炸的部件,主要有明火类、机械类、化学类、电气类及电子类等五大类。火工品组件是在控制系统发生作用后,用以点燃或起爆炸药,以达到爆炸的目的,主要包括火雷管、电雷管、导火索、导爆索、火帽、拉火管等。连接组件主要指连接电源的导线及控制发火用的拉线、引线等C、炸药。这是爆炸装置产生破坏和杀伤作用的能源。恐怖分子常用的炸药主要有以下六个系列:以黑索金为主体的各类混合炸药;以硝化甘油为主体的各类混合炸药;梯恩梯或以梯恩梯为主体的各类混合炸药;以硝酸铵为主体的各类混合炸药;以氯酸钾为主体的氯酸盐类混合炸药;黑火药。 五、普通群众一旦发现“疑似爆炸物”时,应如何采取行动 A、及时报警。应及时向就近的工作人员报警或通过周围的报警器向警方报警,并迅速将周围的人员疏散。报警时,最好不要使用无线电通讯工具,以免引爆无线电遥控的爆炸物。 B、紧急处置。不要轻易翻动可疑物品;可能时,应根据爆炸物的情况及其所在位置分别采取不同的紧急处置方法;若怀疑爆炸物为遥控装置,可利用铁皮罩、铁桶、金属盆、铁锅等就便器材将其罩住进行屏蔽;若为电起爆的爆炸物,且电雷管脚线外露时,应迅速将雷管脚线剪断;对于人体炸弹,有把握时应迅速将其制服;若为导火索起爆的爆炸物,未点燃时只需疏散人群,待警方来人处置;当导火索已点燃且外露时,应迅速判明燃烧的位置,在未燃烧的位置将其剪断或将其从药包中拔出即可;若来不及处置、随时都会发生爆炸时,应脸朝下且头部背向爆炸物就地卧倒,或尽量选择安全位置躲避。 C、迅速撤离。应在工作人员或公安部门的组织下,保持镇静,听从指挥,按规定的路线迅速、有秩序地撤离现场。撤离时,不要相互拥挤,以免堵塞出口、发生骚乱或引起踩踏事故。 D、封控现场。在专业人员进行排爆作业时,应处在警戒区之外。爆炸物若处于露天情况下,警戒区的最小半径为炸药量在9—20千克的汽车炸弹为300米;炸药量在3—10千克的行李炸弹为200米;炸药量在3千克以下的爆炸装置为100米,期刊、信件等微型爆炸装置为10米。同时,积极协助警方进行调查,向警方提供有利的线索。 六.一旦发生爆炸恐怖事件后,普通群众应如何实施自救互救? A、掩蔽。将发生爆炸时,应就近隐蔽或卧倒,护住重要部位。. B、灭火。就近寻找灭火器灭火,火势较大无法灭火时,用随身携带的口罩、手帕或衣角捂住口鼻;若在密闭空间内烟味太呛,可用矿泉水、饮料等润湿布块,防止因烟雾和毒气引起的窒息。 C、撤离。如果发生大量人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