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文化背景下中俄词汇非对等关系.docVIP

不同文化背景下中俄词汇非对等关系.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文化背景下中俄词汇非对等关系

不同文化背景下中俄词汇非对等关系   摘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下,在翻译过程中中俄词汇意义上无法实现完全对等。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这一关系。   关键词:非对等关系;不同语境;不同文化背景;文化空缺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   在对中俄词汇的对比中我们会发现有些简单词汇构成完全对等关系。例如:стул,стол,стакан,голубь分别和汉语中的椅子、凳子、玻璃杯、鸽子相对应,在意义上可以互为转换。但这样的词汇毕竟还是少数,多数词汇在两种语言的转换时都不能达到完全对等的关系,有些是与不同的词汇搭配产生不同的义项,有些是受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所致。例如:“看报”(читать газету)不是(видеть газету);“做梦”(видеть сон)不可说成(делать сон);“下雪”译为(шёл снег);“开会”则译为(идёт собрание).以下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该观点。   一、不同语境下词汇的不同释义   在不同的语境下同一词汇会有各种不同的翻译,以下我们以“打”(бить)在翻译中的不同释义为例:   “打”(бить)汉语的释义为敲打、拍打,该意与俄语的бить基本意义大致相同,如“打人”(бить кого)、“打钟”(бить в колокол)等;而汉语“打”的引申义和派生义大多与手的动作有关,如“打水”、“打针”“打渔”、“打行李”等,后来习惯上指各种动作的代称,如“打中锋”、“打官司”等,俄语бить则没有这些义项。例如:   (1)打杯子(使...破碎)разбивать стакан   (2)打鼓(敲击)бить\ударять в барабан   (3)打针(注射)делать укол   (4)打柴рубить дрова   (5)打酒(买)купить вино   (6)打官司(进行)вести судебное дело   可见在不同的语境下不能简单的用“打”对“бить”进行对等释义。   二、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同一词汇的不同理解   1.社会功能方面的不同   鸡的社会功能在中国要比在俄罗斯多很多。如:中国少数民族苗族先民认为,人活着为阳,死后为阴,阴是鬼的代名词,人死后必须要用鸡来为其开路送魂、选择墓穴。建造新房屋要通过鸡占卜来测吉凶,定祸福。在俄罗斯虽然也有鸡卜,但是一般是未婚女青年拿活鸡来占卜命运,占卜未来丈夫的性格、脾气、家境等等。俄罗斯用鸡占卜的方法非常流行和普遍。也因此俄语中形成了很多占卜的谚语,如:Чьего корму петух с курицей наперёд поклюют,той быть замужем.(谁的饲料先被鸡吃完,她就会先出嫁)和Коли петух в зеркало поглядит,то жених щеголь будет.(如果公鸡照镜子,那么未婚夫将是讲究穿戴的人)。   2.在语言联想意义上的不同   在俄语熟语куриная память直义是“鸡的记性”,指的是记性不好。而在中国的鲁南 一带,端午节时家家要缝制一种叫“鸡心香袋”的小饰物,“鸡心”谐音“记性”;俄语中有固定词组мокрая курица,而它并不是汉语中 “落汤鸡”的意思,但它的意义和用法与汉语的“落汤鸡”完全不同。汉语的“落汤鸡”指的是落水或浑身湿透的人。而俄语的мокрая курица有两层意思,第一,它指的是意志薄弱,优柔寡断,没有主见。第二,指的是一副可怜相的人,可怜虫。“鸡”的谐音“吉”“妓”在俄语中是没有的。汉语界通常认为“鸡”指称“吉”是谐音隐喻的用语,反映的是汉民族辟凶邪、求吉利的语用认知心理。   三、文化空缺下的非对等词汇   文化空缺现象是一种无论在跨语言、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还是在单语条件下都会出现的语言现象,它在语言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产生,是指某个民族所具有的语言、文化现象而在另一个民族中并不存在。我们以对绿色(зелёный)的不同象征意义来做例:   中俄两国人都喜欢把“绿”同“春天、希望、自然”联系起来。“绿”是草木之色,有了“绿”往往意味着植物焕发出新的生命、生机勃勃。同样还有“安全、无障碍的”隐喻意义。如зелёная дорожка(绿色通道)、дать зелёный свет“开绿灯”在俄汉语中都表示给某人便利条件,使之能够顺利办成某事。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人们,受不同社会文化的影响,因此对同一事物的认知也会存在着认知的差异,因此颜色词“绿”在俄汉语中存在着差异。例如:   1.汉语中“绿”所特有的含义。   绿色长城(指军队);灯红酒绿,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绿林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