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 * 第四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区的响应 1、武昌起义 (1)起义时机的成熟 首先,在辛亥革命前几年间武汉地区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增长较快,给这次起义的发动提供了一定的阶级基础。 武汉地区的民族资本家,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是进步的社 会力量。武汉是仅次于上海的国内第二大工业城市,资本主义比较发展,交通又比较便利,这更为革命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次,两湖地区特别是武汉地区阶级矛盾非常尖锐,使起义具有相当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两湖地区是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压榨,给广大群众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第三,革命党人进行了比较深入扎实的工作。 会党和新军是辛亥革命的两支基本队伍。 武昌起义前几年间,革命团体屡遭破坏,却能始终保持元气,愈加迅速地发展革命力量,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革命党人做了比较踏实的工作,积蓄了比较充足的力量。 共进会与文学社功不可没。 共进会和文学社认为起义时机已经成熟,准备发动起义,经过协商,在1911年9月正式联合,成立了统一领导起义的机关,推文学社领导人蒋翊武为革命军总指挥,共进会领导人孙武为参谋长。他们拟定了起义的详细计划,并推举共进会的刘公为未来的军政府的总理,孙武任常驻政治筹备员。 (2)首义告捷与湖北军政府成立 (2)首义告捷与湖北军政府成立 1911年10月9日晚,武昌城内第八镇工程第八营后队熊秉坤等首先发难。经过激战,第二天黎明,起义军占领督署,控制全城。同日,汉阳新军在革命党人率领下起义。十月十二日,起义军光复汉口。三日之中,起义军占领了武汉三镇。 武昌起义的第二天(即十月十一日),革命党人和湖北省谘议局议员组织政府,议决以黎元洪为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都督,立究派首领汤化龙担任民政总长。 黎元洪(1864~1928) 北洋政府总统。字宋卿。湖北黄陂人。北洋水师学堂毕业,曾在海军服役。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投靠张之洞,在湖北参预编练新军。曾三赴日本考察军事,1906年任陆军第21混成协统领。在军中多次破坏湖北革命党人的活动。武昌起义后被迫出任湖北军政府鄂军都督。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当选副总统。袁世凯篡政后,仍任原职,伙同袁镇压革命。1914年袁解散国会,设参政院,被任为院长。反对袁复辟帝制。1915年袁称时,被封为武义亲王,未受。次年6月袁死,黎继任大总统,恢复约法,召集国会。与国务总理段祺瑞发生“府院之争”。1917年段祺瑞利用张勋驱黎,由冯国璋代理大总统。1922年受直系军阀支持复任总统。次年又为直系所逐。晚年投资实业。 (2)首义告捷与湖北军政府成立 1911年10月9日晚,武昌城内第八镇工程第八营后队熊秉坤等首先发难。经过激战,第二天黎明,起义军占领督署,控制全城。同日,汉阳新军在革命党人率领下起义。十月十二日,起义军光复汉口。三日之中,起义军占领了武汉三镇。 武昌起义的第二天(即十月十一日),革命党人和湖北省谘议局议员组织政府,议决以黎元洪为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都督,立究派首领汤化龙担任民政总长。 为了处理当时的紧急军政事务,革命军组织了一个临时的谋略处,担负起实际的领导责任。军政府成立后,立即宣布废除清朝皇帝年号,称中国为中华民国;号召各地响应起义,推翻清朝统治,“永久建立共和政体”;制订了体现当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要求的《鄂州约法》。 2、各省响应革命和立宪派、旧官僚在各省夺权 (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短命政权 湖南和贵州是这一类型。在这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群众性的起义,推倒了旧政权,建立了以自己为主的政权。但是他们的政权不能保持下去,不久就被资产阶级立宪派领导的反革命政变所篡夺。资产阶级立宪派在起义胜利声中表示和革命派合作,但随即就充当了扼杀革命派的凶手。 (2)资产阶级立宪派也不能保持自己的政权 云南、浙江、四川有资产阶级立宪派的力量,也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力量。二者间没有像湖南、贵州那样发生流血的冲突,而是合作地进行了起义和独立运动。 因为立宪派愿意参加推翻清朝的统治,所以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合作是有基础的。但是革命派没有能在这种合作中掌握领导权。虽然在省内局部地区建立了以革命派为主的政权,但就全省来说,居于领导地位的是立宪派,革命中产生的政权也就直接落到了立宪派的手里;而且由于立宪派也没有能力保持自己的政权,一些代表旧势力的实力派迅速地利用局势,取代立宪派而成为当权者。这是第二种类型。 (3)假革命党——军阀和流氓政客 在陕西和山西,革命后的政权直接落到类似于前面所说的浙江的朱瑞那样的军人手里。在革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owendangq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