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飞行技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飞行技艺

中国古代飞行技艺 - 正文  古代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飞行器具,它们是现代HYPERLINK /wiki/飞行器飞行器的雏型。HYPERLINK /wiki/中国古代火箭中国古代火箭和HYPERLINK /wiki/风筝风筝被誉为世界最早的飞行器,中国还有许多其他发明和创造。它们对现代航空器和航天器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空气动力的应用  空气动力原理是航空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古代中国人民制作的一些在生产、生活和战争中使用的器具,如帆、相风乌、舵、风车、风扇和箭羽等,都是利用空气动力原理工作的。   ①帆:传说在禹(公元前2205~前2158年)时船上已经有帆。若干世代后,人们学会侧风驶帆。到明代(1368~1644年)更懂得了在逆风中用帆行舟。后来中国有些地区(如山东)在人力推拉的车上也装帆,利用风力助车行驶。   ②相风乌:中国古代的相风乌就是现代的风标或风向指示器性质的器具。它最早装在帆船上用以测风向。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时人们常把它安装在屋顶上。   ③舵:传说舵也是在禹时出现的。舵在水中可使船转弯,与飞机上的舵能使飞机转弯和改变飞行姿态的作用相同。   ④风车(风磨)和风扇:风车与舵相似,也利用风力做功。辽阳三道壕东汉晚期汉墓壁画表明,至少在这时中国已出现风车。元、明两代以后,风车(风磨)多用于打水、舂米和磨面。风扇与风车相似,用薄片制成,挥舞则生风。扇在中国已有4000年的历史。西汉墓葬出土文物有陶制风车和舂碓模型。西汉末期又有了文字记载的风扇或扇车。风扇可用于农家,在工作原理方面与HYPERLINK /wiki/风洞风洞风扇、HYPERLINK /wiki/涡轮风扇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风扇、直升机旋翼和螺旋桨都很相似。   ⑤箭羽:它是装在箭杆尾部的鸟翎,利用空气动力使箭杆保持稳定飞行。考古发掘表明了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了弓箭。后来箭杆上又安装了箭羽。   鸟类翱翔原理的发现  东晋(公元317~420年)道家、炼丹家葛洪著《抱朴子》书中,有鸢鸟翱翔现象的记载。书中解释了鸢鸟乘上升气流翱翔的原理的本质。   木鸟、木鹊和木鸢  《墨子·鲁问篇》说,战国时期(公元前476~前221年)公输般曾用竹子和木材制成木鹊,纵飞上天。《韩非子·外储篇》说墨子曾作过木鸢,西汉《淮南子》也载有鲁班(即公输般)和墨子制木鸟飞天之事。东汉(公元25~220年)王充著的《论衡·儒增篇》也提到木鸟飞天的可能性。南北朝时宋(公元420~479年)范晔著《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张衡(公元78~139年)曾作木鸟,身上有翅膀,腹中有机关,能飞数里。唐代苏鹗著《杜阳杂编》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不过制作木鸟的人名韩志和。根据这些记载可知,大约从公元前400多年起,古代中国人民就多次用竹、木等材料尝试制作能飞的器械了。   装翅膀人的飞行  东汉班固(公元32~92年)著的《前汉书》记载,王莽时期(公元9~23年)曾下令征集贤才以抗御匈奴。有人以能飞行窥探匈奴虚实应征,王莽令他试验,此人用鸟羽做成两只翅膀装在身上,并在头和身上连以羽毛,再装上环钮等器件,飞行数百步落地。   竹蜻蜓与直升机  用竹或木削成细长扭曲形薄片,在中间装一立轴,用双手急搓便会飞快旋转而上升。这就是中国流传久而广的玩具──竹蜻蜒。竹蜻蜓约于18世纪传入欧美,被称为“中国陀螺”。西欧学者曾加以研究和试验。竹蜻蜓旋转时之所以能飞升,原理与HYPERLINK /wiki/直升机直升机相同。如果把它横放,便是螺旋桨。   走马灯与燃气涡轮  最晚在公元1000年左右,中国劳动人民就创造了走马灯。中国许多古籍都有关于走马灯的记述。走马灯上有平放的叶轮,下燃烛或灯,热气上升带动叶轮旋转,这正是现代燃气涡轮工作原理的原始应用。 中国古代飞行技艺  松脂灯(孔明灯)与热空气气球  汉武帝(公元前140~前37年)时淮南王刘安门客所编 《淮南万毕术》中说,把鸡蛋掏空,中燃艾火,空蛋壳即可乘风飞去。这与热空气气球浮空原理相符。相传五代(907~960年)时莘七娘随夫入闽作战,曾用竹和纸做成方形大灯,底盘上燃以松脂,当热气充满灯即扶摇直上,用作军中信号,这就是松脂灯,在四川称孔明灯。这种灯流传于中国许多省份,但形状各异,大多为球形或圆柱形,也可用油或柴作燃料,有飏灯、云灯、云球、飞灯、天灯或宫粉(云南西双版纳)等多种名称。   指南针与航空磁罗盘  公元前约3世纪的《韩非子·有度篇》载有司南。后人根据王充的《论衡》指出,司南是一种用天然磁铁作成的勺形物,勺底呈球形,可在光滑平面上转动以指示南北。由此可见,中国至迟在战国时代就已发现磁的特性,制成了原始的指南针──司南。   最晚在北宋(960~1127年)时期,司南转化为早期的指南针──指南鱼。指南鱼为剪成鱼形的铁片,通过淬火磁化,浮在水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