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词欣赏性教学初探——以《雨霖铃 寒蝉凄切》为例徐蕊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位列北宋十大金曲之一,经久不衰,堪称描写“离别”的绝唱,也是当下“人教版”“苏教版”等高中阶段必背的经典诗词之一,我们通过互联网搜索并整理了关于《雨霖铃·寒蝉凄切》的32篇教学设计,从中可以窥探当下执教者对该词的教学关注点,现选取不同地域的两篇教学设计进行比较,并整理出异同点,以察教学关注的焦点。上表所选教学案例均是非常优秀的一线课堂教学设计,都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在当下一线教师对该词的执教中存在以下几点或是经验或是遗憾的地方:一是知人论世与文本的解读是构成一节诗词鉴赏课的重头戏,但对该诗词的品读与鉴赏也有些微忽略;二是如何在一节课结束后还能让学生对古诗词保持热情,上述案例均没提到。对于这些,我们将在下文进行展开。一、知人论世是古诗词欣赏的前提“新课标”对高中语文学习提出:“了解作品所涉及的重要作家及其他知识及其他文学知识,能用于分析作品,帮助对作品的理解。’川对于传统的经典作品,要注意引导学生能用现代的观念,在历史的背景下去感受和思考。”事实上,早在《孟子·万章下》中就提出了“知人论世”是古诗词欣赏的前提:“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也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遴论其文也。”明确地表明了作家的生平思想、时代背景与其作品之间的密切关系。柳永(约987年一约1053年)生长于一个传统读书奉儒以科举进取的仕宦之家,父亲柳宜、叔父柳宣都读书为官,长兄柳三复、次兄柳三接也皆中进士。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柳永时年三十五岁,在第三次落榜的愤怒感慨之下写下《鹤冲天》,更因其中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葬送了功名前程。柳永屡试不第,便流连于“烟花巷陌”中,写了大量咏妓词,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尽管柳永的词作广受欢迎,坊间也以得“柳永词”为荣,但柳永一生都没有走出封建文人的桎梏,他理想的仕途生活从未向他伸出幸运之手。仁宗景祐元年,为了延揽声誉,笼络人才,朝廷决定增加开科取士名额,且又特开“恩科”,泽惠历届科场沉沦之士。柳永借此机会终于踏入仕途,官至屯田员外郎。按宋代官制,朝廷命官不许出入歌楼舞榭,于是柳永和曾经流连于“烟花巷陌”中的自己告别。但即使这样,他的仕途依然十分坎坷,不得重用,抑郁悲愤,穷困潦倒,《雨霖铃·寒蝉凄切》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但是大多数学生对柳永的了解仅限于其所处时代与代表作品,知道一些名句,仅为应试所需,应引起反思。在上述两篇教学案例中,两位教师或是自己细细道来该词的作者、写作背景,或是由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这都值得我们肯定,但要注意学生的实际了解情况,不能大而化之。二、文本解读是古诗词欣赏的桥梁文本如何解读历来是一个争论的话题,我国著名学者王季思曾说过,“正确理解一首词是欣赏一首词的基础”。这里所谓“理解”等同于我们说的“解读”,也就是说,解读与欣赏是有联系但属于不同层面的两种文本鉴定方法,要达到欣赏的高度,必然要先正确地解读。在我们整理的 32 篇关于《雨霖铃·寒蝉凄切》的教学设计案例中,教师都能很好地带领学生品读该词,但纵观这些教学设计,在解读文本的时候都或少或多地遗漏了该文本的两种内在之美,即逻辑美与声律美。(一)逻辑美前文说到《雨霖铃·寒蝉凄切》是作者在仕途坎坷、心情沉闷落寞的背景下所作,心情低沉仅是该词的基调,是一个切入点。在解读这首倾诉“离别”之情的作品时,我们不能不关注另外一个切入点———词中所暗含的逻辑,环环相扣,步步紧逼,真是令人拍案叫绝。我们来逐一分析:1.词的上阕,景———事———景,虚实结合。首句直接点出离别的时间与地点。“寒蝉凄切”四字让秋天的萧瑟之意扑面而来,“寒蝉”二字不仅点明是秋末,而且暗含下阕中“柳”。“凄切”二字更让人有秋凉之意,离别的地点在长亭,而且下了一阵的小雨也才刚刚停歇,一场秋雨一场寒,想象一下秋雨过后,满地落叶,四周还围绕着凄切的蝉叫声,一幅凄凉寒秋离别图由此产生,句句写景,却句句暗含别离之情。在凄凉的背景下,词中的主人公出现了,“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两句写事,“都门”这里指汴梁,作者柳永仕途坎坷,愤然离去,却只有恋人相送,纵容自己喝几杯酒,却愁上加愁,所以说“无绪”,正恋恋不舍,却被船家催促开船。一边是“留恋”,一边是“催发”,形成强烈的对比,时间紧迫。镜头拉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人执手泪眼蒙眬,时间好似在这一刻凝固,千言万语在喉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忍不住抽咽。下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去去”与“千里”表明作者此次离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