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四川工业:支撑全民抗战的工业基地2.docVIP

抗战时期的四川工业:支撑全民抗战的工业基地2.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战时期的四川工业:支撑全民抗战的工业基地2

PAGE PAGE 8抗战时期的四川工业:支撑全民抗战的工业基地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中国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受到日寇的严重威胁。为了支持抗战,同时也防止工厂企业落入敌手,将工厂企业搬迁至内地继续生产刻不容缓。因此,国民政府决定“将沿海或逼近战线之新式设备迅速内移,督促复工”,以“充分利用已有之机械以供内地建设,便可迅速成功,且可节省外汇”。7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密令设立国家动员委会,负责领导工厂企业的内迁工作。工厂企业的内迁分别在公营兵工企业和民营企业两条线展开,兵工企业由兵工署负责,民营企业则指定资源委员会召集有关部门会商办理。一、兵工企业的内迁 兵工企业的内迁从实施的时间来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37年9月至11月,第二阶段为1937年12月至1938年11月,第三阶段为1939年至1940年。早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兵工署就确立了在内地建立新的兵器工业中心的方针。然而,这个方针在战前实施得并不理想。全面抗战爆发后,兵工署根据国民政府在抗战布局上的既定方针,作出了两个决策:一是为坚持长期抗战,以四川重庆地区为中心建立中国新的兵工生产基地;二是为配合作战需要,以洛阳、汉阳、衡阳为中心,分别建立临近抗战前线的兵工生产厂。为了落实这两个决策,兵工署即派遣技术司司长杨继曾入川考察,确定各兵工企业内迁地点以及所需资源情况。?首批搬迁的兵工企业中,上海炼钢厂1937年9月迁汉阳,济南兵工厂1937年9月迁西安,金陵兵工厂1937年11月迁重庆,巩县兵工分厂1937年11月迁四川泸县,军用光学器材厂筹备处1937年11月迁重庆(次年再迁昆明),巩县兵工厂1937年11月迁长沙,中央修械所1937年11月迁湖南衡阳。从上述企业内迁的地区、时间和范围看,可以发现如下特点:1、都是受日寇直接威胁的企业。因战事急需,兵工署严令各兵工企业必须坚持生产,“各厂非至不得已,不许作迁移之举”。2、搬迁时间明显迟于8月已进入高潮的民营企业内迁,基本上是在日寇迫近之时才撤离的。例如中央修械所,是在“敌迫首都,协助守军至最后”的情况下,才被迫撤退的。3、迁往地点基本上是兵工署两个决策的地址,即四川重庆和“三阳”地区附近。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12月12日南京沦陷。日寇加紧侵略的步伐,中国的沦陷区域不断扩大。尤其是1938年5月徐州沦陷后,日寇锋芒指向武汉、广东等地,更多的兵工企业面临威胁,必须内迁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此为第二阶段内迁开始。这批内迁的兵工企业最先从广东开始。早在全面抗战开始不久,日寇就对广东的兵工企业大肆轰炸。兵工署于1937年12月首先给广东第一兵工厂下达了搬迁命令,次年4月又向广东第二兵工厂、广东面具厂(即广东化学厂)下达了搬迁命令。随后,搬迁命令陆续下达给第二批内迁兵工企业。大规模的兵工企业陆续进行搬迁。广东第一兵工厂1937年12月迁到广西融县(1939年12月再迁贵州桐梓);广东第二兵工厂1938年4月迁重庆;汉阳火药厂1938年5月迁湖南辰谿;济南兵工厂1938年4月由西安再迁重庆;钢铁厂迁建委员会1938年6月迁重庆;汉阳兵工厂1938年6月迁湖南辰谿;炮兵技术研究所本部及炮弹厂1938年6月迁重庆;炮兵技术研究所枪弹厂1938年6月迁重庆;炮兵技术研究所汉阳炮厂1938年6月迁湖南沅陵;炮兵技术研究所汉阳炮厂一分厂1938年6月迁广西桂林;上海炼钢厂1938年8月由汉阳再迁重庆;中央修械所1938年9月由湖南衡阳再迁贵阳;……第二批兵工企业的搬迁有这样一些特点:1、涉及面广。除了已经内迁大后方的兵工企业外,国民政府直属的兵工企业几乎都在搬迁之列。2、许多企业属于再次搬迁。此次搬迁的兵工企业有一半落户重庆,且都是中国兵器工业的重点骨干企业。3、与首批内迁兵工企业的仓促相比,此次搬迁时间比较宽裕。如广州、武汉都在1938年10月沦陷,而在这两地的兵工厂分别于4月和8月就已经搬迁。武汉失守后,由于日寇被迫停止战略进攻,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根据战局的情况,决定继续进行兵工企业的迁移。于是第三阶段搬迁开始实施。只是这次搬迁带有调整性质,同时也涉及局部战局变化。具体只搬迁了四家,即巩县兵工厂1939年12月从湖南长沙迁重庆;广东第一兵工厂1939年12月从广西融县迁贵州桐梓;汉阳兵工厂1940年春从湖南辰谿迁重庆;汉阳火药厂1940年10月从湖南辰谿迁重庆。这样,轰轰烈烈的兵工企业大内迁落下帷幕。二、民营企业的内迁全面抗战爆发后,上海一些爱国的民营企业家,纷纷向国民政府呈文,请求政府采取果断措施,紧急组织重要工厂内迁后方,并补助搬迁费,在内地重新建厂生产,支持抗战。国家动员委员会指定资源委员会负责民营企业搬迁问题。1937年9月23日,国民政府行政院第330次会议

文档评论(0)

jixujianc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