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优质课《醉花阴》教学设计.docxVIP

中学语文优质课《醉花阴》教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语文优质课《醉花阴》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优质课《醉花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其人及其前期诗风   2、梳理词意、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清新精美的词作特色。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梳理词意、理清思路,把握词作内容及其情感   难点:体会作者将抽象情思具体化时清新精美的艺术特色。   解决办法:本文字词内容不难,理解起来相对简单,但若不将这首词分不同角度去欣赏,很容易将词作的情思落入俗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知识导入)   宋词单元,四位词人,两种风格。婉约:柳永、李清照;豪放:苏轼、辛弃疾。   二、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其词清新精美,富有真情实感,故名噪一时,称“易安体”。   早期生活于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的北宋,十八岁嫁给情投意合的赵明诚,婚后夫妇二人诗词唱和、共同整理金石文物,生活颇为舒心适意。对于此时的李清照来说,闺房绣户是她的生活世界,美满婚姻是她的人生理想。但随着赵明诚的出仕,夫妻暂离,生活中出现些许缺憾。因此,李清照早年词作主要表现一个少女、少妇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内容多写自然美景、闺阁生活以及夫妇之间的离别相思,词调清丽、明快。   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剧,生活剧变,境遇孤寂凄苦,因此,李清照后期词作多表现她晚年的凄凉身世和寂寞愁苦,词调凄凉、低沉。   三、诵读体会   1、学生齐读,解决基本字音、断句问题   2、老师(女)范读,情境引导,体会词人情感   3、录音(男)范读,加强情感体会。   4、再次学生齐读,回味词作。   四、品析词作   (一)说重阳   问1:请在词作中找出,本词创作于哪一天?   明确:重阳节(回归原文:佳节又重阳)   问2: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说一说你对重阳节的了解。   参考:①重阳名称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故重九亦叫“重阳”。   ②重阳节传说桓景治瘟魔   ③重阳活动 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   ④重阳诗歌   A、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B、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D、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二)品词作   问1:重阳节所有的人都在高高兴兴与家人团聚、庆祝节日。我们的词人在这一天又是何种心情呢?词作中哪个字指明了这种心情?   明确:愁。(原文:薄雾浓云愁永昼)   问2:请同学们紧扣“愁”字,结合词作说说自己的体会。   参考:   环境:薄雾浓云   重阳不阳,反倒是阴沉的天气,更衬得词人心情低沉阴郁。   景物:瑞脑金兽   这一句看似写物实则写人,描画了作者一个人无限凄凉地独坐窗边,呆呆地看着炉忠瑞脑慢慢烧完的形象,从而体现出词人孤独、无聊生活中无限的相思之意。   玉枕纱厨:描画了作者秋夜独眠的情景,一个“凉”字看出词人的辗转反侧、孤枕难眠,也只有失眠之人才能观察到夜半时分凉意慢慢渗透的温度变化,这种凉不仅是天气之凉,也是词人身体之凉,更是词人心境之凉。   时间:永昼、半夜、又   “永昼”“半夜”说明作者的愁思从早到晚一直萦绕着词人。   “又”说明作者独自过重阳已经不是一次了,词人的相思之长可见一斑。   活动:把酒、赏菊   重阳节词人依俗把酒赏菊,但词人喝的酒是闷酒、是愁酒,因此只能“愁更愁”。赏的菊虽有“暗香盈袖”,此时却只能让词人独自销魂。   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A、修辞:夸张、对比、比喻。以菊喻人,将人菊对比,说人比菊瘦。   B、意象:“黄花”即菊花,菊花在外形上淡雅清瘦,历来是君子之花,酷似作者清雅的品格;同时帘外“瘦”菊与作者体态相近,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因相思而日渐消瘦的体态。   C、意境:词人在重阳佳节之日,把酒赏菊却愈觉孤独愁闷,匆匆回到闺阁,此时正有瑟瑟秋风吹起,露出帘内思妇比帘外黄花还消瘦的身影。   D、情感:词人因愁而瘦,真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语)   补充赏析:   一则,以帘外黄花与帘内玉人相对比映衬,境况相类、形神相似。   再则,因花瘦而触及己瘦,请宾陪主,同命相恤,物我交融,手法甚新。   三则,用人瘦胜似花瘦,最深至最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离思,与词旨相合,给人余韵绵绵之感。   名句故事: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知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