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气浮新.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7章气浮新

工程实例 序 号 表面负荷 m3/(m2·h) TP CODCr 进水 (mg/L) 出水 (mg/L) 去除率 (%) 进水 (mg/L) 出水 (mg/L) 去除率 (%) 1 1.9(4.0) 5.9(9.3) 0.12(0.42) 98.0 337(710) 62(120) 81.6 2 4.2(8.7) 4.6(7.3) 0.21(0.59) 95.4 109(190) 8.9(15.3) 91.8 3 1.9(6.9) 4.4(7.6) 0.19(0.34) 97.7 343(643) 97(151) 71.7 4 4.6(7.3) 4.6(7.3) 0.38(1.63) 91.7 93(180) 28(58) 69.9 5 4.4(6.6) 1.9(2.7) 0.06(0.07) 96.8 119(167) 30(30) 74.8 下表为挪威某小型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混凝-气浮工艺强化一级污水 处理的运行数据(括号内为最大值)。 运行实践表明,采用混凝-气浮工艺强化一级处理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总 磷的去除率高达97%,CODCr的去除率高达91.8%。 废水类型 流量 (m3/h) 进 水(mg/L) 出 水(mg/L) 去 除 率(%) ? BOD5 CODCr SS 油 BOD5 CODCr SS 油 BOD5 CODCr SS 油 造纸废水 (白纸) 100 6325 4366 2875 100 54.5 97 造纸废水 (牛皮纸) 150 9200 1760 5100 92 44.5 94.7 乳品废水 150 44400 6410 250 4800 334 55 89.1 94.7 78 肉类加工废水 100 1440 3880 826 810 290 25 43.8 92.5 96.9 炼油废水 100 50000 65 99.8 重工业洗剂废水 25 5950 3995 77 28 98.7 99.3 鸡肉加工废水 50 510 395 120 36 76.5 90.8 食品加工废水 163 540 10800 59000 232 318 608 57 97 99 鱼肉加工废水 58 2600 2500 765 1100 190 29 57.6 92.4 96.7 精炼脱盐废水 50 3320 350 11 6 99.6 98.3 含油废水 5 883.8 40.7 546.3 4.7 32.62 87.0 7.4.4 涡凹气浮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CAF涡凹气浮系统在部分行业废水处理的运行效果 气浮法:是通过某种技术产生大量的微气泡,使其与水中悬浮固态或液态微粒粘附,形成密度小于水的气浮体,在浮力的作用下,上浮至水面形成浮渣而刮除,从而使悬浮于水中的固态或液态微粒得到分离的过程。 去除对象:水中密度接近于1的悬浮微粒(无法自然沉淀也无 法自然上浮)。 气浮法处理工艺必 须满足的基本条件 必须向水中提供足够量的微气泡 必须使水中的污染物微粒呈悬浮状态 必须使气泡与水中悬浮微粒产生粘附作用 7.1 气浮法的基本原理 气泡 气泡 水 颗粒 颗粒 7.1.1 水中杂质颗粒与微气泡相粘附的机理 1.水中颗粒与气泡的粘附条件 亲水性 疏水性 气浮过程中,存在着水(以1表示)、气(以2表示)、粒(以3表示)三相介质,在 不同介质的相表面上都因受力不均衡而存在界面张力(σ)。气泡与颗粒一旦接触, 界面张力的存在会产生表面吸附作用。三相间吸附界面构成的交界线称为润湿周边。 通过润湿周边分别作水-气界面张力(σ1,2)、水-粒界面张力(σ1,3)和气-粒界 面张力(σ2,3)作用线。 水-气界面张力(σ1,2)作用线与水-粒 界面张力(σ1,3)作用线之间的夹角称 为润湿接触角(θ)。 若θ90°为亲水性颗粒,不易与气泡粘 附。 若θ90°为疏水性颗粒,易于与气泡粘 附。 从物理化学的热力学理论可知,由水、气泡和颗粒三相构成的混合系 中,两相间的界面上都存在界面自由能,简称界面能(W )。界面能等于 界面张力与表面积的乘积,即: 式中:S — 界面面积。 颗粒与气泡粘附前,颗粒和气泡单位面积(S =1)上的界面能分别为 水-粒界面能(?1,3 ×1)与水-气界面能(?1,2×1),这时单位面积上的 界面能之和 W1为 颗粒与气泡粘附后,界面能减小,此时粘附面上单位面积的界面能为 因此,界面能的减少值△W 为 此能量差即为气泡与颗粒的粘附过程挤开气泡和颗粒之间的水膜所作 的功,因此△W值越大,推动力越大,气泡与颗粒粘附得越牢固,越易于 进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