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心理效应行为塑造.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中心理效应行为塑造

强化的时间安排 连续强化,即每次正确反应之后都给予强化; 间歇强化:即并不是每次正确反应之后都给予强化。 固定时间强化:如每5分钟对正确反应给予一次强化。 变化时间强化 固定比例强化:如每5次正确反应给予一次强化 变化比例强化 强化安排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是否应该彻底避免这种连续的、固定时间的强化呢? 不! 虽然在长时间的过程中,持续地应用连续的、固定的强化会产生扇贝效应, 但是,在新知识、新行为、新习惯的初始学习阶段,连续的、固定的强化是必要的。 这能够让学生很容易地完成要求的任务,尽快地得到奖励; 紧接着,当学生的学习或行为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要不断延长强化的间隔时间,直到最后撤销强化。 在延迟强化的过程中,可以变化间隔的时间,使学生不能找到变化的规律,避免他专心地等待强化。 祖母效应 (普雷马克效应) 小孩子一般不喜欢吃蔬菜,喜欢吃肉,大人是如何让孩子吃蔬菜的? 孩子不喜欢做作业,喜欢看电视,大人如何让孩子做作业? 定义 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喜欢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不喜欢的活动),从而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先让孩子做一些不太喜欢做的事情,然后“柳暗花明”,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这个效应称为祖母效应,又称为普雷马克效应。 峰峰的案例 峰峰是一名初一学生,可是在许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学习不用功 作业拖拖拉拉 挑食:爱吃肉不爱吃蔬菜 练小提琴不能持之以恒 作息时间不恰当 这些问题令父母非常苦恼 峰峰的案例 但是妈妈发现峰峰也有自己的爱好,他喜欢 玩游戏 上网 踢球 看动画片 喝饮料 于是妈妈想出了一个办法,列出了下面这个清单,并将它贴到靠峰峰写字台的墙上,这样他就可以时常受到提醒: 峰峰的案例 首先完成 然后可以 当天的家庭作业 玩游戏 打扫自己的房间 出去踢球 洗自己的袜子 看动画片 吃蔬菜 喝饮料 练习20分钟的小提琴 出去玩 早睡早起 周末去游乐场 期中考试取得好成绩 买电脑 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 上网 喜欢: 玩游戏 上网 踢球 看动画片 喝饮料 不喜欢: 学习不用功 作业拖拖拉拉 挑食:爱吃肉不爱吃蔬菜 练小提琴不能持之以恒 作息时间恰当 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1、不能颠倒顺序 例如,母亲对峰峰说,“如果你能保证在晚上把数学作业做完的话,那么,你现在就可以看动画片。” 很难的数学VS.诱人的动画片:自制力、内疚不安 2、强化物的选取 顺序不是永远不变 任何强化物,经常使用,效果变差 3、必须使孩子在主观上认识到强化与他的学习行为之间的依随关系。 比如,有的学生为了看电视,草草地做完作业,就要看电视,如果家长允许看,则是对他做作业草率、不认真这一不良行为的强化。 因此,家长必须使儿童意识到,允许看电视是对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奖励,而不是随便怎样他想看就可以看的。 4、这个原理有一定帮助作用的,但长远来看不一定非常有利。容易让孩子形成一种“完成学习任务是为了……”的惯性思维,从而缺乏真正持久的学习动力。 德西效应 如何增强学习的动力? 如何奖励,效果最好? * 常常听到 “宝贝,好好用功学习,要是这次期末考试你进了班里的前五名,老爸就奖你一辆捷安特的自行车。” “乖孙子,这次又考了全班第一,来!这是爷爷奖你的最新款的MP3。” * 用各种各样的物质奖励来激发孩子们不断“奋发图强”似乎是无奈的家长们唯一管用的一招。可是,这样的奖励真的能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吗? * 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 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奖励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   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认为“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了。 实验1:德西的实验(1971) 让一些学生解答一些妙趣横生的智力难题。开始,对所有学生都不奖励。 接着把他们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学生,每解答完一道智力难题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另一组学生不给任何奖励。 * 然后在两组学生的休息或自由活动时间里,实验者观察发现: 尽管奖励组学生在有奖励时解题十分努力,但在自由活动时间时却只有少数人在继续自觉地解答; 无奖励组的学生却有更多的人热衷于尚未解出的智力难题。 总的来说,奖励组的学生对解答难题的兴趣减少,而无奖励刺激的学生对解答难题的兴趣比有奖励刺激的学生更浓厚。 * 德西效应-结论 进行一项愉快活动,如果同时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这种外加报酬抵消内感报酬的现象,称之为德西效应。 * 实验2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