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年级上册地方教案《闽台古文明摇篮》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地方教案《闽台古文明摇篮》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地方教案《闽台古文明摇篮》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五缘海西 闽台古文明摇篮 教学目标: 1、了解闽台古文化摇篮昙石山遗址。 2、了解昙石山遗址的出土及意义; 3、了解闽台古代民族渊源,从而更加热爱祖国文化。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搜集“昙石山遗址”的资料。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位于福建省闽侯县闽江北岸昙石村旁,为典型的海洋性贝丘遗址。 昙石山遗址自 1954 年发现以来经过 8 次考古发掘,发 掘面积达 XX 平方米,几乎是由 当时人们丢弃的蛤蜊壳、贝壳、螺壳堆积起来的,有的地方厚 3 米左右,所以又称 “贝 丘遗址” 。 昙石山文化遗址目前仍有三分之二尚未挖掘,待全部建成后,其规模将超过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昙石山遗 址博物馆位于福州城西 24 公里处 的闽侯县甘蔗镇,距省会福州仅 20 公里,占地 42.5 亩,是福建省第一座大型考古 遗 址博物苑,它将昙石山第八次考古遗址现场保护并直接展示给观众,真实生动地 反映出原始社会晚期闽人先祖生产、生活和 墓葬的状况。博物馆内展出 1954 年以 来昙石山遗址八次考古发掘的珍贵文物和图片资料,是福建省原始社会昙石山人劳 动生息的缩影;黄土文化展览厅,展现奴隶社会先秦闽族精美的仿铜印纹陶器和丰 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考古遗址厅,第八次 发掘的 30 余座墓葬、陶窑和壕沟等考古 遗迹和文物按原貌展出,让观众有亲临考古现场之感。 昙石山文化遗址有六样堪 称“中华之最”的宝贝。中华第一灯,在 125 号墓葬 中,出土时,陶灯放在墓主人头顶,类似北京十三陵定陵中的“长明 灯” ,四五千年前的昙石山人使用如此精美的陶灯,堪称“中华第一灯” 。昙石山人颧骨,137 号墓主人为 25 岁左右的 年轻女性,其中左侧颧骨分为上下两部分,下方颧骨块 被称为“日本人骨” ,现在日本人大部分有这块颧骨。可以证明, 日本文化不仅受 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连日本人种也有可能要追溯到昙石山人。 中国最早的上釉技术, 在遗址殉狗坑旁的 夯土祭祀台上,出土了一件原始瓷罐和四件原始瓷器。这些原始 瓷器距今 3000 多年, 都施有青绿色釉, 是中国最早的上 釉技术。 提线陶簋, 131 在 号夫妻合葬墓中出土了 11 件陶簋,其中一件陶簋口沿造型为全国罕见。 竖立坑中的殉葬男 奴,在奴隶陪葬坑中,殉葬的男奴竖立坑中,粗壮的大腿骨和脚趾清 晰可辨,显然是活埋时挣扎所致,反映了 3000 年前奴 隶殉葬的残酷。18 件陶釜, 陶釜相当于现代的砂锅。在 131 号夫妇合葬墓底下,发现了大小陶釜 18 件,在这 全国新石 器时代墓葬中绝无仅有,以此追溯沿江靠海的福州人有爱喝汤的饮食文 化。 二、阅读资料,感受昙石山遗址文化。 1、阅读书本资料“闽台古文明摇篮”。 2、文中介绍了昙石山,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3、对于昙石山文化,大家有何感想? 4、阅读加油站《福建古文明与台湾史前文明》。 三、了解闽台古陆桥,分享体验。 1、阅读书本中的“相关链接”,了解福建与台湾历史上的渊源。 2、完成连一连 四、总结课题,课后延伸。 1、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知道了什么? 2、回家后查阅相关资料,对比海峡两岸考古发现,想想闽台两地存在什么 样的渊源关系。 六年级上册地方教案《闽台古文明摇篮》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五缘海西 闽台古文明摇篮 教学目标: 1、了解闽台古文化摇篮昙石山遗址。 2、了解昙石山遗址的出土及意义; 3、了解闽台古代民族渊源,从而更加热爱祖国文化。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搜集“昙石山遗址”的资料。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位于福建省闽侯县闽江北岸昙石村旁,为典型的海洋性贝丘遗址。 昙石山遗址自 1954 年发现以来经过 8 次考古发掘,发 掘面积达 XX 平方米,几乎是由 当时人们丢弃的蛤蜊壳、贝壳、螺壳堆积起来的,有的地方厚 3 米左右,所以又称 “贝 丘遗址” 。 昙石山文化遗址目前仍有三分之二尚未挖掘,待全部建成后,其规模将超过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昙石山遗 址博物馆位于福州城西 24 公里处 的闽侯县甘蔗镇,距省会福州仅 20 公里,占地 42.5 亩,是福建省第一座大型考古 遗 址博物苑,它将昙石山第八次考古遗址现场保护并直接展示给观众,真实生动地 反映出原始社会晚期闽人先祖生产、生活和 墓葬的状况。博物馆内展出 1954 年以 来昙石山遗址八次考古发掘的珍贵文物和图片资料,是福建省原始社会昙石山人劳 动生息的缩影;黄土文化展览厅,展现奴隶社会先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