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9.12用)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pptVIP

  1.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9.12用)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

2)比较点相对方框的移动 F(s) R(s) G(s) C(s) ± R(s) 前移: R(s) C(s) G(s) ± F(s) R(s) ± C(s) 1 G(s) F(s) 后移: ± C(s) G(s) F(s) R(s) C(s) G(s) ± F(s) F(s) R(s) G(s) C(s) ± 2-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3)引出点相对方框的移动 C(s) R(s) C(s) G(s) R(s) R(s) C(s) G(s) R(s) G(s) 1 C(s) R(s) C(s) G(s) 前移: G(s) C(s) 后移: R(s) R(s) C(s) G(s) 2-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例:试简化如图所示系统的结构图,并求出系统传递函数C(s)/R(s) G1(s) G2(s) G3(s) G4(s) H2(s) H1(s) H3(s) ? ? ? R(s) C(s) 解:1)将支路H2(s)的引出点后移 G1(s) G2(s) G3(s) G4(s) H2(s) H1(s) H3(s) ? ? ? R(s) C(s) 1/G4(s) 2-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2)简化上图虚线框内的各环节 G1(s) G2(s) G3(s) G4(s) H2(s) H1(s) H3(s) ? ? ? R(s) C(s) 1/G4(s) G1(s) G2(s) H1(s) ? ? R(s) C(s) H2(s)/G4(s) G3(s)G4(s) 1+G3(s)G4(s)H3(s) 2-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3)简化上图虚线框内的各环节 G1(s) G2(s) H1(s) ? ? R(s) C(s) H2(s)/G4(s) G3(s)G4(s) 1+G3(s)G4(s)H3(s) G1(s) H1(s) ? R(s) C(s) G2(s)G3(s)G4(s) 1+G2(s)G3(s)H2(s)+G3(s)G4(s)H3(s) 2-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4)最后简化得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G1(s) H1(s) ? R(s) C(s) G2(s)G3(s)G4(s) 1+G2(s)G3(s)H2(s)+G3(s)G4(s)H3(s) R(s) C(s) G1(s)G2(s)G3(s)G4(s) 1+G2(s)G3(s)H2(s)+G3(s)G4(s)H3(s)+G1(s)G2(s)G3(s)G4(s)H1(s) = 2-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三、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 y2=ay1 1、定义 一组线性代数方程式变量间传递关系的图形表示,由节点、支路和支路增益组成。 y1 y2 a x1 x2 x3 x4 x5 x6 1 a b c d e f g 1 典型的信号流图 2-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x1 x2 x3 x4 x5 x6 1 a b c d e f g 1 每个节点所标志的变量等于所有流入该节点的信号的代数和 2-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2、关于信号流图的一些术语: x1 x2 x3 x4 x5 x6 1 a b c d e f g 1 1)输入节点(源节点) 2)输出节点(阱节点) 3)混合节点 4)前向通路: 5)回路: 6)不接触回路: 2-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1) 用小圆圈标出传递的信号,得到节点。 2) 用线段表示结构图中的方框,用传递函数代表支路增益。 注意信号流图的节点只表示变量的相加。 G(s) C(s) R(s) G1(s) G2(s) H(s) R(s) E(s) D(s) V(s) C(s) (-) (a) 结构图 (节点) C(s) R(s) G(s) (节点) (支路) C(s) 1 R(s) E(s) G1(s) G2(s) -H(s) Y(s) D(s) V(s) 1 1 (b) 信号流图 3. 由系统结构图绘制信号流图 例2.13 绘制结构图对应的信号流图(1) 。 Ui(s) Uo(s) I2(s) U(s) IC(s) I1(s) (-) (-) (-) Ui(s) Uo(s) Uo(s) U(s) I2(s) IC(s) -1 -1 -1 1/R1 1/C1s 1/C2s 1/R2 2.5.2 2.5.1 2.5.3 Σ Li Σ Li Lj Σ Li Lj Lz Δ = 1 – – + + · · · 3.梅逊公式 回路内前向通道和反馈 通道传递函数的乘积。 梅逊公式: 回路传递函数: — 特征式 △ — 各回路传递函数之和。 — 两两互不相接触回路的传 递函数乘积之和。 — 所有三个互不相接触回路 的传递函数乘积之和。

文档评论(0)

celkhn03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