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土墙安全杨旧路等县道改造工程打捆项目.doc

挡土墙安全杨旧路等县道改造工程打捆项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合川区杨旧路等县道改造工程打捆项目挡土墙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业主单位与我单位共同签订的施工合同。2、业主单位提供的本工程施工图设计及参考资料。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5、其它有关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技术标准及技术规程二、适用范围盐璧路上山段:路线全长约2.807公里,三七路(三庙至七间):路线全长约5.0公里,合化路(渭沱至油桥段):路线全长约10.986公里,古青路(古楼至隆兴段):路线全长约13.209公里,合川区车乐路(钱塘至沙鱼):路线全长约11.150公里,合川区三小路(三汇至小沔):路线全长约11.258公里,合川区盐三路口至狮滩段:路线全长约2.778公里,合川区杨旧路(陵川至白峡口段):路线全长约10公里左右,合川区左香路(左家坪至香龙段):路线全长约6.543公里的路基路肩墙、路堤墙、弃土场构造挡土墙和改路挡土墙。三、编制目的杨旧路等县道改造工程全线多处需设置挡土墙,其中部分为3米以上高度的挡土墙,在挡土墙施工过程中,因施工高度在3米以上,属高空作业,施工中需搭设支架,危险系数大,浆砌片石挡土墙在施工中还涉及石块的搬运等问题,可以说是危险源多,危险因素多,危险等级高,为保证现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不引起不必要的伤害和经济损失,保障工程进度特拟写本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二)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1)、盐璧路上山段:路线全长约2.807公里,充分利用原有路基,按沿老路适当拓宽大修整治方式进行改造。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同时包含桥涵修复或新建、路口顺接、边沟增设和修复、完善相应交安设施等工作。2)、三七路(三庙至七间):路线全长约5.0公里,充分利用原有路基,按沿老路适当拓宽大修整治方式进行改造。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同时包含桥涵修复或新建、路口顺接、边沟增设和修复、完善相应交安设施等工作。3)、合化路(渭沱至油桥段):路线全长约10.986公里,充分利用原有路基,按沿老路适当拓宽大修整治方式进行改造。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同时包含桥涵修复或新建、路口顺接、边沟增设和修复、完善相应交安设施等工作。4)、古青路(古楼至隆兴段):路线全长约13.209公里,充分利用原有路基,按沿老路适当拓宽大修整治方式进行改造。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同时包含桥涵修复或新建、路口顺接、边沟增设和修复、完善相应交安设施等工作。5)、合川区车乐路(钱塘至沙鱼):路线全长约11.150公里,充分利用原有路基,按沿老路适当拓宽大修整治方式进行改造。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同时包含桥涵修复或新建、路口顺接、边沟增设和修复、完善相应交安设施等工作。6)、合川区三小路(三汇至小沔):路线全长约11.258公里,充分利用原有路基,按沿老路适当拓宽大修整治方式进行改造。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同时包含桥涵修复或新建、路口顺接、边沟增设和修复、完善相应交安设施等工作。7)、合川区盐三路口至狮滩段:路线全长约2.778公里,充分利用原有路基,按沿老路适当拓宽大修整治方式进行改造。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同时包含桥涵修复或新建、路口顺接、边沟增设和修复、完善相应交安设施等工作。8)、合川区杨旧路(陵川至白峡口段):路线全长约10公里左右,充分利用原有路基,按沿老路适当拓宽大修整治方式进行改造。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同时包含桥涵修复或新建、路口顺接、边沟增设和修复、完善相应交安设施等工作。9)、合川区左香路(左家坪至香龙段):路线全长约6.543公里,充分利用原有路基,按沿老路适当拓宽大修整治方式进行改造。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同时包含桥涵修复或新建、路口顺接、边沟增设和修复、完善相应交安设施等工作。2、水文地质情况:路线所在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属于Ⅱ类雨量区,雨季期4个月计算,其特点是冬暖夏热,春早秋短,无霜期长,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风小湿度大。春有连阴雨,夏常有伏旱,秋多绵雨,冬少寒潮。多年平均气温为18.6℃,一年之中1月最低,日平均温度为7.2℃,8月最高,日均温度28.3℃;年均降水量976.0毫米,年均日照为1594.8小时,无霜期330天以上。境域水资源由地表水、过境水和地下水三大部分组成。地表水主要由降雨形成。全年降雨总量多年平均为9.06亿m3,东部华蓥山区雨量丰沛,西部高丘台地偏少;夏季降雨集中,6月至9月的降雨量占全年总量的54.66%。过境水主要是穿境而过的嘉陵江、涪江、渠江形成。三江多年平均年流量为730亿m3,最高为1301.85亿m3,最低为230.29亿m3。地下水储量年总计10744万m3。(三)施

文档评论(0)

oujiangy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