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富控制因素.ppt

  1. 1、本文档共1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煤层气富控制因素

煤层气吸附在煤层中,形成一个特殊的“封闭”系统,这个系统在漫长的地质过程中不断被开启和密封。煤层气不断解吸、吸附、扩散和运移。煤层气保存条件对煤层气成藏至关重要。煤层气勘探实践证实,煤层气能否保存则取决于封盖层的封盖能力、上覆地层有效厚度、水文地质环境和构造运动等保存条件的好坏。这几方面只有有机地配合,并在适当的煤岩的生、储条件下才能形成煤层气藏。 (一)国内外煤层气实验技术 对煤层顶底板封盖性能进行测试评价,在我国石油系统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技术。封闭机理(李国平,1996)可分为毛细封闭、压力封闭和浓度封闭。利均大量试验技术进行定量,除测试孔隙度和渗透率外,对突破压力、微孔分布比表面、扩散系数、吸附量和力度进行测试,模拟不同化学特征、不同物理特征的水文条件在上述试验中贯穿使用,较好地模拟了储层条件。 国内外煤层气室内试验技术方法多样,品种繁多,基本上是围绕煤层气资源评价和地质选区服务的,测试参数主要为含气量、吸附量和封盖性能等,对于服务煤层气成藏机理和高效开发的甚少,没有形成系统的成藏模拟试验技术。 (二)常规石油天然气成藏模拟技术带来的启迪 最初的模拟基本上都是室内静态模拟,对象多为液态石油,有机地球化学模拟试验开展得最有代表性。静态模拟技术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Munn(1909)进行了流动的水对石油在地层内分布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石油沿着水流方向流动,油水界面发生倾斜,据此,Munn提出了石油聚集水力说。等等…… 国内开展较多的天然气模拟工作,包括张义刚等(1994)利用高温高压模拟装置进行天然气水溶对流实验(30MPa, 200℃),以及油水混相涌流实验(40MPa, 300℃)。1994年中石油在石油大学(北京)建立了“211”工程项目——油气成藏机理模拟实验室,有力推动了油气模拟实验的研究。周克明等(2002)利用激光刻蚀技术,研制了均质孔隙和裂隙-孔隙模型地层的气水两相可视化人工物理模型,开展了气水两相渗流及封闭气形成。 石勘院廊坊分院(1999)率先在国内建立起一套比较系统的天然气成藏模拟装置,较好了模拟了诸多地质条件对天然气运聚的影响。 一、国内外煤层气模拟技术回顾 二、煤层气储层模拟的数学模型 三、煤层储层模拟的参数选取 四、实例分析 目 录 (一)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数学模型 煤层是一种典型的双重介质,煤基质发育有丰富的微孔隙;煤层在煤化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原生割理和构造作用产生的次生割理形成了相互交切的端割理和面割理,并发育了一些断层裂隙,进而形成了裂隙割理网络,并成为微孔隙的疏通通道。 煤基质的微孔隙对甲烷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煤层甲烷在煤层中赋存主要以物理方式吸附在煤基质的内表面,其吸附量与煤层裂隙系统中的压力成非线性函数关系,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定理。 煤层气从基质进入开采井筒需经历解吸、扩散和渗流3个过程。 1、煤层气的解吸 煤层气的吸附与解吸是一对可逆过程。当压力升高,过程向吸附方向发展;当压力降低,过程向解吸方向发展。通过采出煤层割理、裂隙系统中的地下水,降低煤层裂隙系统中的压力,当地层压力降至煤层临界解吸压力以下使甲烷在颗粒割理表面上解吸,进入煤层裂隙系统中。煤层气的解吸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定理。 C(pg)=VLpg/(pL+pg) (1) 式中:VL-Langmuir体积,m3/t; pL-Langmuir压力,MPa; pg-裂隙系统中气体的压力,MPa;C(pg)-平衡吸附浓度 2、煤层气的扩散 煤层气从煤基质微孔隙表面解吸后开始从基质微孔隙进入煤层割理面上的迁移方式为扩散。研究表明,煤层气在煤层中的扩散符合Fick扩散定理。从煤层基质表面解吸出的气并非均能有效扩散,即全部流向井筒,因为一部分气要扩散到顶、底板中进行散失。 煤层气通过扩散由基质进入裂隙的甲烷量可用Fick定理来描述,其数学模型如下: qm=Vm/r×[C(t)-C(pg)] (2) 式中:r-解吸时间,由实验测定,d;Vm-煤基质体积,m3; C(t)-煤基质块中甲烷的平均浓度,%;qm-由基质进入裂隙的甲烷量,m3/d; 将Fick方程改为导数形式,: dC/dt=1/r×[C(t)-C(pg)] (3) 结合边界条件: C(t)=C0 t=0; C(t)=C(pg) t≥0 C∈T1 式中T1为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