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非遗”保护和传承-小地方有大能量(9.5).doc

“非遗”保护和传承-小地方有大能量(9.5).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4广东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案例选编“非遗”保护与传承 小地方有大能量海丰县,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农民运动大王彭湃的故乡,也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两千多年的人文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福佬文化和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随着时代发展、变迁,在过去一段时期,如同其它地区一样,许多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项目日渐式微。然而,近几年来海丰的“非遗”文化逐渐呈现出复苏的喜人态势。众所周知,“非遗”文化项目的保护与传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在粤东这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究竟有何大能量推动海丰的“非遗”工作取得不俗进展?近几年海丰又是采取什么办法对“非遗”项目进行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岌岌可危 调研普查把脉问症海丰地处粤东,汕尾市下辖县,因滨临南海,物产丰富,故由“南海物丰”而得名。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但随着时间推移,许多特色文化已经深埋在历史的尘埃里,逐渐被人们遗忘直至消失。虽然有些文化项目抵不过历史的年轮,但仍有部分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民俗文化被传承下来。目前,有许多民俗文化已经被国家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较为妥善的保护和传承,向世人展示着它们独特的魅力。但现实的情况,让这些“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显得异常艰辛。为了找到“非遗”项目濒危的症结,县委宣传部牵头成立了“非遗”工作小组,进行调研普查。经过多方的调研走访,查明了问题关键所在的“五个不足”:其一,经济落后,财力不足。县级财政可用于扶持和传承保护民俗文化的资金捉襟见肘,无法像经济发达地区那样,能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非遗”抢救保护等工作;其二,社团队伍后继乏人,人才不足。调查人员到基层常听到这样的诉苦:年轻人都往大城市跑,想找人来学都找不到,老一辈的技术要丢了,太可惜了。以前大家都务农,现在都到珠三角赚钱了,留不住人,越来越少人从事这些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了;其三,发展滞后,体制机制健全不足。长期以来,许多社团队伍并没有建立健全的运作机制,呈散兵游勇状态。同时,部分国有社团队伍人员编制不清晰,造成团队发展极不稳定,无法更好的进行传承和创作;其四,造血功能差,创新不足。这些“非遗”文化项目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尤其是创新能力严重欠缺,无法对老旧的文化元素进行时代革新,就戏剧而言,剧本、人员、道具等等组成要素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其五,受众单一,应变不足。受众口味发生了巨大变化,业内人士不止一次表示,现在还在台下看戏的,都是一些老人妇女,年轻人都看电影、玩电脑游戏了。这话说得不假,采访过的一些年轻人,都觉得那些戏剧、小调什么的,听不懂,还不如李玉刚,凤凰传奇他们唱的。年轻人对新鲜的玩意追求较多,而传统文化却无法适应大众口味,因此看的人也越来越少。以上这些客观问题一直困扰着本地“非遗”保护工作,该如何解决?“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又该何去何从?无疑是摆在宣传文化系统面前的现实问题。遍找方法寻觅良方 保护传承时不我待通过调研走访民间民俗艺人、文艺从业者,查阅有关史料,发现全县各地拥有许多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西秦戏、白字戏、舞虎狮、罗山拳、五福狮、海丰渔歌、客家山歌、公平八音、海丰木雕、白字坐唱、竹马戏等项目都深受群众喜欢。走访过程中多次听老人家讲起,过往逢年过节文艺表演时人头攒动的盛况,都希望政府部门要加大力度,把海丰的文化品牌打出来,让祖辈留下来的宝贝继续发光发热。他们的期望给了海丰的“非遗”工作莫大的鼓舞。通过调研摸查,目前,海丰全县共有“西秦”、“白字”、“麒麟舞”3个国家级“非遗”名录代表作,省级4个,市级16个,县级25个,其中的西秦、白字戏在中国戏曲研究界,更被被誉为“活化石”。同时,海丰拥有马思聪、钟敬文、陈洪等是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著名音乐文化大师;不少文艺人才活跃在省内乃至国内文艺界,现有包括国家级、省级的艺术人才20多位,这些都是海丰做好传统“非遗”文化项目的无价之宝。为更好组织保护传承工作,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协调,部署开展“非遗”各项工作。积极理顺历史遗留问题,落实拨发财政款项用于文艺团体的人员工资支出,成立“非遗”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机制和保护措施,全县各界紧紧拧成一股绳,有序有效推动“非遗”工作的开展。在各方的努力下,许多工作逐步展现成效,音像资料得到保存、传承人恪尽职守、后备力量逐渐积累、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比赛展演次数增多、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万事起步难,虽然工作难以开展,尤其是在挖掘老艺人和抢救濒危文化方面,但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打造精品拯救剧团 屌丝逆袭绝地反击发展是硬道理。在对全县“非遗”文化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在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更能发挥出当地传统文化的特色,推动“非遗”文化发展,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而这个问

文档评论(0)

js118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