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玲说课稿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苏教版必修四《季氏将伐颛臾》 高一语文备课组 陈玉玲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课堂评价 资源开发 说课目录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专 题“我有一个梦想”,是“经世济民”板块中的第一篇课 文。本专题围绕“政治文明”这一主旨选材,主要人文 意向是让学生体会古今中外源远流长的政治文明,培 养他们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品格。 本文主要记录了孔子就“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发表的 三段议论,体现了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具 有极高的文学鉴赏价值。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学习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准确翻译全文。 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含义丰富的语句,归纳文章的中心观点。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孔子反对国君武力征伐,主张礼治,初步养成经世济民的政治胸襟。 疏通文意,熟读课文直至背诵全篇,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新课标对高中阶段文言文的教学要求如下: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1、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 对先秦诸子散文接触也不多。因此,教学 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培养学生 欣赏先秦诸子散文的能力。 2、学生在初中阶段曾学过《论语十则》, 对孔子的仁爱思想略有了解,但仁的内涵 比较丰富繁杂,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地点拨 和引导。 三、教学模式 直观演示法 诵读法 集体讨论法 利用歌曲视频、图片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灵活运用速度、精读、自读、齐读等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对课文的感悟能力和分析水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立足文本,从具体信息到抽象情感,从已知涉及未知,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感受;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模式 这篇文章的课型是“文本新授课”,我将根据“345优质高效课堂”对这种课型的要求,采用“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的教学模式来处理文本。 教学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设计 自主学习 (10分钟) 精讲点拨(10分钟) 课堂导入 检查预习 (7分钟) 巩固训练 (7分钟) 合作探究 (10分钟) 课堂总结 (1分钟) 教学设计 课前布置预习  1.了解作家作品,背景资料;诵读全文,解决字词障碍,为课堂教学作准备。  2.思考:孔子和两位学生的对话是围绕什么展开的?共几次对话?孔子”态度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   课前预习的布置除了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作好准备,也让学生明白本文学习的重点是什么。这样,课堂的讨论和归纳才会更有效果。 课堂导入 导语是:1998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孔子的智慧到底是什么?问题的答案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季氏将伐颛臾》这篇课文,请大家借助这篇课文进一步理解孔子的“仁”。 名言导入法:借用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的一句宣言,引出享有世界盛誉的孔夫子和他的仁政思想,激发学生阅读与探究的兴趣,导入新课。(1分钟) 检查预习 初读课文,正音。解决预习学案中涉及的简易文言基础知识,初步把握文本。(6分钟) 自主学习 1、深探文言基础知识。如:“是、疾、止、见、过”五个词语的常用义项,“无乃……与”“何以……为”等句式…… 2、研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把握文章中心观点。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写出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借助课内探究学案,对文中有难度的重点文言现象加以思考和整理,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思考: ⑴对于季氏将伐颛臾这一消息,孔子的反应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⑵冉有的托词是什么,孔子引用什么话,引用哪些比喻反驳冉有? ⑶冉有道出讨伐颛臾的真正理由是什么?孔子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