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0章国际经济1体化
第10章 国际经济一体化 10.1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10.2 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 10.1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10.1.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形式 10.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与发展 10.1.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形式 1)区域经济一体化(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的概念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税领土为了实现共赢的目标,通过签订政府(当局)间的协定,实行从成员间减少或取消贸易壁垒到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的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的过程和状态。 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优惠贸易安排: 最松散、最初级 例:《亚太贸易协定》(2005)前身为《曼谷协定》(1975)。《曼谷协定》签订于1975年,是在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简称亚太经社会)主持下,在发展中国家之间达成的一项优惠贸易安排,现有成员国为中国、孟加拉、印度、老挝、韩国和斯里兰卡。 自由贸易区: 最多见、最实用 例:北美自由贸易区 NAFTA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EFTA 按经济一体化的范围,可划分为: ①部门一体化 ②全盘一体化 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可划分为: ①水平一体化 ②垂直一体化 10.1.2 二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与发展 (1)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前 ① 地域性; ② 水平一体化; ③ 趋同性; ④ 大多是中小国家; ⑤ 以多边协定为主 (2)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 美国——摒弃“孤立主义” 西欧——样本与典范 东亚——停滞与突破 APEC 趋势与特点 ① 增长快、双边化、网络化 ② 大国积极参与,战略目标凸显 ③ “脱地域化” ④ 南北型迅速发展 ⑤ 以集团身份参与的RTA日益增多 ⑥ 一体化领域扩大 ⑦ 东北亚地区跨区域发展快于区域内发展 10.2 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 关税同盟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至19世纪德国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关税同盟实质上是集体保护贸易。 美国经济学家范纳在1950年出版的《关税同盟问题》一书中率先提出并倡导了关税同盟理论,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李普西进一步完善了该理论。 10.2 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 10.2.1 关税同盟理论 10.2.2 自由贸易区理论 10.2.1 关税同盟理论 (1)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贸易创造(trade creation) 即在关税同盟内部实行自由贸易后,国内成本高的产品为伙伴国成本低的产品所代替,原来由本国生产的,现在从伙伴国进口,新的贸易得到“创造”。 图10-2 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 P SX E P1+T S+T a b c d P1 S DX O Q1 Q2 Q3 Q4 Q 贸易转移(trade diver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