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煤矿井下OFDM无线通信系统信道设计与仿真研究
煤矿井下OFDM无线通信系统信道设计与仿真研究 [摘 要] 本文将OFDM技术应用于煤矿井下移动通信系统进行研究。建立了井下信道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进行了系统性能仿真。仿真结果表明,OFDM技术应用井下移动通信系统中,提高了系统的传输速率和抗干扰能力。 [关键词] 信道; OFDM; 时延扩展 一 引言 煤矿井下移动通信是矿井调度员、电机车司机及其他工作人员之间通信联络的主要手段,在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抢险救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磁波在煤矿井下的巷道中是多径传播的,由于煤矿井下环境特殊和复杂,信号会发生时延扩展,对数字传输系统,会造成符号间干扰(ISI),严重影响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而多载波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通过使用并行传输来加大符号传输时间,使用循环前缀来消除符号间干扰,有效地对抗了由多径传输引起的时延扩展。 二 煤矿井下无线信道的特征及模型 2.1 井下无线信道的特征[1] 由于煤炭生产主要在地下作业,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区域狭小、照明差、潮湿、有腐蚀性),不安全因素多(主要有水、火、瓦斯、顶板等事故的威胁),人员、设备流动性大等诸多特殊的因素。 (1)井下通信存在多径传播现象 我国矿井巷道比较狭窄,长达数10km,分布在不同的水平面,截面尺寸通常在几十平米内,巷道壁四周均为岩石和煤层,粗糙不平,巷道中还分布着大量粉尘、采煤支架、机电设备、钢轨、动力线等,环境非常特殊和复杂。电磁波在传播中会发生多径效应,影响传输质量。 (2)到达接收端信号是时变信号 井下无线通信中,由于天线分布在巷道中,天线的发射效率很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变化很大。另外,由于煤矿井下机车运动,使得无线电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出现多普勒效应现象。这导致到达接收设备的信号是时变信号,产生幅度衰落,使通信的信噪比变坏。 (3)井下机电噪声干扰严重 电是煤矿生产的主要动力,矿井机车、挖掘机、风机等主要设备都是依靠电来带动的。电的使用来了电磁噪声和电磁辐射,都会对有用信号形成干扰。井下噪声成为影响井下通信质量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4)井下湿度大 矿井隧道中有一定的湿度,空气中不同程度的含有水汽,当主巷道粉尘含量较小,没有足够的凝结核,水汽的存在形式以游离态的水汽分子为主,当巷道粉尘较大或湿度增大时,就会在空气中形成雾滴。电磁波在巷道中传播时,水汽分子将吸收电磁波,或水汽形成的雾滴散射电磁波,给电磁波传输带来衰减。 2.2 煤矿井下无线信道的模型 我国大多数煤矿的主巷道是平直的,电磁波在这样的巷道中传播存在着两种衰落:一种是远距离传播引起的信号衰落为大尺度衰落,另一种是由多径传播引起的信号衰落称为小尺度衰落。当满足无线通信设备工作频率高于巷道(巷道可以看成是一种波导)的截止频率时,电磁波在这样的巷道中的传播情况由文献[2][3]知,衰减随着通信频率的升高呈现减小的趋势(表1),这属于大尺度衰落。 3.4 煤矿井下移动通信系统性能仿真 为了便于进行仿真,同样建立OFDM系统的等效基带模型,如图3所示。 图3给出OFDM的二进制系统的仿真情况,仿真参数采用表4,信道模型采用表2和表3参数,信道估计采用LS估计。图中实线带星号的是8条径的误码率,实线带圈的是3条径的误码率情况。由图4可以看出3条径系统的性能优于8条径的系统。 [参考文献] [1] 黄伟,姚善化.矿井移动通信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案弹讨.煤矿机械.2003.12 [2] 孙继平等,煤矿井下无线通信传输信号最佳频率选择,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Vol.24 No.3 Jun.2005 [3] 李冰玉等,隧道内微波多径传播特性的仿真,微波学报,第19 卷第4 期,2003 年12 月 [4] W. H. Tranter, K. S. Shanmugan, T. S. Rappaport, K. L. Kosbar,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Simulation with Wireless Applications,Prentice Hall, 2004. [5] 佟学俭,罗涛,OFDM移动通信技术原理与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6月 [6] P. A . B e llo.Characterization of randomly time-variant linear channels. IEEE Trans.Comm. Syst.1963, 11(4) [7] T.Kailath,“Channel characterization: time-varia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