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好家风涵养领导干部的好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父子兵:刘铁男、刘德成 李嘉廷、李勃 夫妻店:薄熙来、薄谷开来 苏荣、于丽芳 白恩培、张慧清 全家总动员: 郑筱萸、妻子刘耐雪、儿子郑海榕 广东省韶关市公安局原局长叶树养制定腐败的“宏伟目标” 广东省财政厅原副厅长危金峰,妻子、岳母、兄弟、妻妹等近亲属全部涉案 习近平总书记: “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纲 一、独特的中国家风文化 二、传统家风的核心精神 三、家风之规范 四、传统家风面临的挑战 五、传统家风的现代化 一、独特的中国家风文化 歌曲《常回家看看》:对家庭亲情的向往 春运:血缘与情感的流动 西方以宗教法律为基点 中国以血缘亲情为基点 西方以个人--权利为本位 中国以家庭--伦理为本位 西方的不朽在彼岸 中国的不朽在此岸 所以,家风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标志 中国文化的密码 中国文化之根 家风文化之起源: “家”字的象形 取音“枷”、 “佳” 、“甲” 对偶婚→ 父系氏族→ 家庭、家族谱系 三亲: 父子、夫妇、兄弟 九族: 父族四: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家、出嫁的姐 妹家、出嫁的女儿家 母族三:外祖父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家 妻族二:岳父家、岳母的娘家 庾信《哀江南赋》: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 “家风”一词,最早见于西晋潘岳《家风诗》 公元550年北齐——1949年,家风专著120多部 家风: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 ——《辞海》 家规 家训 关系:家规、家训 → 家风 家风形成,始自初祖或中间某个强有力的人物 周王室的后稷(生民为念,忠信为本) 古公(百姓追随) 泰伯、虞仲(断发纹身)、季历 姬昌 苏州沧浪亭594位先贤,陆家入选人物最多 陆绩:怀橘遗亲 廉石压舱——“孝廉”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家风——家族发展与文脉传承的密码 “天下第一家族”:孔氏家族 范仲淹的范氏家族 程颢程颐的程氏家族 “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儒家的思维逻辑:以己推人,由近及远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家是小国,国是大家—— 《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国风清,国风清则家国兴 家风正则党风正,党风正则政风正,政风正则民风正 二、传统家风的核心精神 1. 亲情与仁爱(内核) 2. 恭敬与礼制(形式) 3. 宗祖与传承(支撑) 4. 身教与躬行(方法) 5. 齐家与治国(指向) 1.亲情与仁爱(内核) 亲情 → 仁爱理念 → 社会行为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 ——《颜氏家训》 孔子回答宰予: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礼记》:“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 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子曰:“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 《颜氏家训》: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 。 本点小结:孝悌仁爱 2. 恭敬与礼制(形式) 士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