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里燊《我爱这土地》教案4.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里燊《我爱这土地》教案4

《我爱这土地》教案作者:刘里燊 学号:201113000211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2011级汉语言4班教学目标:1.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2.指导学生分析、领悟诗歌意象的深层含义;3.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重点:1. 关键诗句的品味、理解; 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思想感情及本诗的主旨。三、教学难点: 运用意象的表现手法,分析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课时: 1课时(45分钟)教学班级:XXXXXXX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新课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文天祥的故事:南宋民族英雄文 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到土牢里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将军,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 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就死,还说什么鬼话!”于是,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义了。文天祥生前,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接下来,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怎么看待文天祥的行为?他在你心中是个怎样的人呢?(A.热爱自己的祖国,至死不渝;B.是一个爱国英雄,不苟且偷生;……)不单只是文天祥,在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类似他这样的人,比如我们熟悉的陆游、朱自清等等,他们在国家、民族的危难时刻,表现出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祖国真诚的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同样表达诗人爱国情怀的现代诗歌《我爱这土地》。作者介绍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他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1932年,作为一个美术青年,由于在上海从事进步绘画运动,艾青被捕入狱。他失去了所有的画具,但他却拿起了笔,进行诗歌创作。这一写就再没有停下来,他写出了个人也是新诗史上感人的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1938年11月,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到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就是在这样的危急关头,艾青用他那饱蘸深情的笔写下了《我爱这土地》。(三)朗诵1.自由朗诵一遍这首诗歌,在朗诵的过程中,注意停顿恰当、感情到位。2.同学们集体朗诵。3根据学生朗诵,指导节奏划分。并且引导学生归纳诗歌的感情基调。(A.既沉郁又激昂;B.深沉的爱国情调。……)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应该结合文章的表达中心,不能把忧桑的读成欢快的,也不能把喜悦的变成悲伤的。(四)解题题目“我爱这土地”中,能够直接表达出作者情感的是哪一个字?(“爱”)“爱”的对象是谁?这个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五)诗歌串讲、分析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问:这里,作者把自己写成什么?这只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它要做什么事情?(诗人在这里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不是一匹驰骋疆场的战马,而是一只鸟是 平凡的、普通的鸟儿,他的力量是十分弱小的。作为这样一个弱小的个体“也” 要歌唱,也要为它深爱的土地尽一份力量,小鸟都能这样,又何况是人呢?诗人作为一位有志青年,以天下为己任,就更应该为它爱着的土地歌唱了。)问:诗人把自己当成一只鸟儿,从整片文章看,这里作者采用了一种怎样的写作 手法?(A.比喻B.象征)要学会区分这两种手法。单单从第一句话来说,的确是用了比喻修辞。而象征手法,一般从全文着手,贯穿全文始终。诗歌全部是鸟儿的“歌唱”内容,所以说,从整片文章看,用的是一种象征手法。象征热爱祖国的诗人自己。2.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无比温柔的黎明……”问:从这四句诗中,找出鸟儿都歌唱了什么? (土地、河流、风、黎明) 这四个事物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象”——意象是用来传达抽象含蓄的感 情的,那么诗人在这里都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具体来看这四句诗。“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找出这句诗的两个描写对象,并思考:是不是纯粹的生活中的景物?它们有 什么深刻的涵义?(“土地”——祖国。“暴风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问:当时的祖国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之下?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就是说,用了比喻手法,把它比喻成祖国正在遭受的苦难。而土地就是那多灾多难的祖国。“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在这样的暴风雨席卷之下,中国人民屈服了吗?我们一起看下两句“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找出诗句描写的对象(河流与风。)问:作者怎样形容河流和风呢?——悲愤的、激怒的。问:这两个词语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无耻行径,河流和风被激怒了,诗人艾青被激怒了,所有的中国人民也被激怒了。河流

文档评论(0)

yx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