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阮籍对庄子理想接受
试论阮籍对庄子理想接受 摘要:庄子的思想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人的价值观念、处事态度、人格精神等。阮籍作为正始时期玄学代表作家,对庄子理想予以接受,从中汲取人生与艺术的营养。其诗文辞赋无不传达着遗世远举之意、齐物逍遥之旨。 关键词:阮籍庄子理想虚幻苦闷 一 阮籍对庄子的心仪和效法 庄子的人生哲学,是以自由自在为理想境界。与物无待,最好连自己的存在都不要在意,由此便逍遥天下,无所困苦。而这一理想境界,正是阮籍穷其一生所向往的温柔乡。《晋书? 阮籍列传》中记载:“(籍)博览群籍,尤好《庄》《老》。”阮籍《达庄论》一文,深得庄子神髓,他称赞庄子自然一体、齐死生、一祸福的思想是“致意之辞”。阮籍生活在一个朝代更迭、人命危浅的时代。罗宗强先生认为:“他的一生,始终徘徊于高洁与世俗之间,依违于政局内外,在矛盾中度日,在苦闷中寻求解脱。” 人生失路,他一方面对污浊的世事深深厌恶,一方面又想安稳的生活下去。为了摆脱这种浓重的苦闷情思,他不得不寻找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撑点。于是,阮籍幻想出来了一个虚幻的、根本无法实现的理想境界。 1 解读无己逍遥 阮籍在《大人先生传》中,描绘了一个与天地等寿、精神专一、寒暑不伤、追求大道的“无何有之人”。这是一个无己而逍遥的形象,文中描绘道: 以万里为一步,以千岁为一朝,行不趋而居不处,处乎大道而无所寓。先生以应变顺和,天地为家,运去势颓,魁然独存。 庄子在《逍遥游》中描绘了这样一个神人形象: 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庄子以取象的手法,刻画出这样一个“神人”形象,借此传达出道的实质。她貌美、清高、自然无为、与物齐同,这正是道家精神的化身。庄子言及的神人形象给阮籍对大人先生的塑造以鲜明的印记。大人先生超凡脱俗的行为举止和庄子《逍遥游》中神人的形象,是何其的相似。两者都是虚幻出来的理想人物,各自代表了他们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阮籍对于“逍遥”的理解并非停留在避世自修的层面上,而是更深层次的解读。阮籍认为,逍遥是一种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不能被世俗所累,这一点上,和庄子的思想是深深契合的。《大人先生传》中写道,大人先生的言论被一个隐士听到了,隐士很欢喜,认为自己与其志同道合。于是隐士发表了一番抨击当时社会的言论,言己为何逃避,欲引以为同调。不料大人先生却说:“至人无宅,天地为客。至人无主,天地为所。至人无事,天地为故。无是非之别,无善恶之异。”并认为隐士恶彼而好我,并非是真正的超脱。真正的至人,是要超出自然和社会之外的。阮籍托与隐士之语,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想要真正的超脱,就得使自己的精神回归于大道,超越是非善恶之上,超越人与我、我与物的关联,无时空与时间的限制,让生命获得无穷的张力。这种意义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和超脱。 2 探寻仙人仙境 阮籍身处曹魏集团与司马氏的政治斗争中,不得已外绝荣利、内保天真,难以一展抱负。阮籍不得已借醉酒来逃避,《晋书? 阮籍列传》中记载:“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可知阮籍“心焦”至此,以至于用这种极端的方法来逃避是非。鉴于这种处境,阮籍开始求慰于神仙世界,向往与仙人一起逍遥神游。在《咏怀?其二十三》中: 东南有射山,汾水出其阳。六龙服气舆,云盖切天纲。仙者四五人,逍遥晏兰房。寝息以纯和,呼?q成露霜。沐浴丹渊中,?菀?日月光。岂安通灵台,游?Y去高翔。 “射山”语出庄子《逍遥游》中:“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神仙既然脱离尘俗,必当遨游尘俗之外,无论形体还是精神都是自由的。畅游天地之间,如何不快。阮籍感悟到生命无期,朝夕不保,所以声色以及荣名都不足恋,唯有神仙可以悦心。在《咏怀?其四十五》中: 幽兰不可佩,朱草为谁荣?修竹隐山阴,射干临增城。葛?延幽谷,绵绵瓜瓞生。乐极消灵神,哀深伤人情。竟知忧无益,岂若归太清! 这首诗衍求仙之意,言幽兰未必见佩,芳草又为谁而荣呢?阮籍进而思索生命是否毫无意义,个人价值又如何得以体现。言辞极为悲观。修竹、射干生长在荒无人烟的地方,难以寻见。葛?、瓜瓞反倒欣欣向荣。全诗流露出生命之无可奈何之意,所以不若归于太清,齐同万物,逍遥于天地之间。 然而,神仙也终不可信。太清之境,终究不过是理想中的境界罢了。在《咏怀?其四十一》中: 荣名非已实,声色焉足娱。采药无旋返,神仙志不符。逼此良可惑,令我久踌躇。 采药无返,求仙无验,神仙亦不可信,哪能不惶惑踌躇呢?仙人仙境不过是虚妄而已,正是有了这种清醒的意识,才使得他更加无法摆脱精神上的苦闷。为了心中那无何有之乡,他愈加珍惜生命,因而有了如《咏怀?其三十三》中这般忧生之嗟:“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为了掩饰对死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