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典导读 --
經典導讀 --《黃帝內經》 总 论.中医的四大经典--《内经》《黄帝内经》、《伤寒》《伤寒论》、《金匮》《金匮要略》、《温病》《温病学》。2.我国第一部医学专著是--《黄帝内经》包括《灵枢》、《素问》两部分,各9卷81篇,合为18卷162篇,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3.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黄帝内经》。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成书于秦汉—战国(约557年),说明《黄帝内经》绝不是出自一个人的手笔,绝不是一个时代、一个地方的医学成就,而是一个相当时间内,各医学家们经验的总结汇编。书名冠以“黄帝”亦仅是伪托之辞。5.《内经》的命名--内:相对于外而言;经:常也、法也、径也,是常道、规范的意思。6.《素问》的命名--素者本也,问者,黄帝问岐伯也,含有问答之意。7.《灵枢》的命名--灵者灵验,枢者关键,即针刺灵验,以针刺为主,故曰《灵枢》又称《针经》。8.最早提到《内经》书名的是--西汉刘歆的《七略》但已绝传,现在文献中最早记载的是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9.《素问》之名,始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自序》中。10.《灵枢》最早称为《九卷》,首见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的《自序》中,晋代王叔和《脉经》称《灵枢》为《九卷》,晋代皇甫谧《针灸甲已经》称《针经》,并提到《内经》包括《素问》和《针经》两部分,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学习《内经》的方法: ① 通读原文 ② 理解《内经》的理论体系 ③ 分析原文的理论原则 ④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2.养生学说--是研究保持身体健康以延年益寿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的一门学说。3.养生的法则--《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背)4.养生的主导思想--《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背)5.养生须注意的事项: ① 是把顺应自然作为养生的重要原则(法于阴阳) ② 是把调摄精神情志化为养生的重要措施(恬淡虚无) ③ 是重视保养正气在养生中的主导作用(真气从之)人体肾气与生长发育、生殖的关系--《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背)7.天癸--肾中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产生的一种促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8.《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春三月,此谓发陈(推陈出新)……夏三月,此谓蕃秀(蕃茂秀美)……秋三月,此谓容平(容:生物的形态。平:平定。万物形态平定,不再繁盛生长。)……冬三月,此谓闭藏(生机潜伏,阳气内藏)”;“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背)学习《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体会: ① 四气--指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化作用和规律。 ② 四气调神--顺应四时的生化作用和规律来调摄精神意志活动,称为“四气调神” ③ 人是自然中的一员,生活习惯一定要与自然相吻合。 ④ 治疗疾病应时时紧扣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密切,不论治疗何病,春天重在治肝,夏天重在治心,秋天重在治肺,冬天重在治肾。⑤ 疑难病症,辨不清的时候,可根据季节开药。例如:春天的关节疼痛,可用升阳益胃汤。(升阳益胃芪术参,黄连半夏草陈茯,泽泻防风羌独活,柴胡白芍枣姜生)。 ⑥ 一定要遵循古人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如:夏季穴位贴敷治疗各种慢性病,均采用温性药物,就是指“春夏养阳”。 而温病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的说法,就是指“秋冬养阴”。9. 治未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