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 * * 2001-2010年社會網絡圖 * * 2001-2010年研究趨勢 * * 「資訊社會」代表文獻被引用次數在1980年代後快速成長,在2000年後成長趨緩,大致可以預測89篇代表文獻的被引用次數已逐漸趨於穩定。 透過高被引用文獻之主題分析,發現引用代表文獻最多的主題學科分別是社會學與地理學。 透過共被引分析、社會網絡分析及主題分析,發現「 資訊社會」可以分為三大子群,包括:社會學子群、地理學子群及資訊科學與圖書資訊學子群。 其中,社會學子群勢力最大,包含16篇代表文獻,地理學子群居次,包含15篇代表文獻,而資訊科學與圖書資訊學子群則位居邊陲,是最小的子群,僅包含10篇文獻。 結論(1/3) * * 將1962至2010年近五十年分為五個十年觀察,結果發現 1962至1970年-以經濟為首的跨領域社會科學為主。 1971至1980年-社會學子群脫穎而出,資訊科學與圖書資訊資訊學子群則蓄勢待發。 1981至1990年-形成社會學子群、地理學子群與資訊科學與圖書資訊資訊學子群三強鼎立。 1991至2000年-資訊科學與圖書資訊資訊學子群被傳播學子群取代,並逐漸式微,而社會學子群與地理學子群仍持續成長。 2001年至2010年-知識地圖由社會學與地理學領域主導,傳播學子群式微,「資訊社會」變成兩大子群,即社會學子群及地理學子群。其中,原傳播學子群萎縮為社會學子群中的二小群,而社會學子群又另演化出人文學小群,地理學子群則衍生出社會學小群及經濟學小群。 結論(2/3) * * 另就共被引次數的觀察,亦可發現無論哪個子群,到了2001至2010年都逐漸衰退。究其原因可能為: 資訊科學與圖書資訊學對於資訊社會代表文獻的研究興趣不再,而轉移至其他研究領域; 資訊社會研究趨於多元,以至共被引次數被分散,不再集中於特定組合; 資訊社會研究日趨成熟,學者因而轉移研究興趣。 結論(3/3) * * 謝謝聆聽 敬請指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指導教授:蔡明月博士 研 究 生:沈東玫 報告日期:99年07月01日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口試 「資訊社會」之知識地圖建構 大綱 1 2 3 4 5 研究動機 研究目的與問題 研究方法與實施 結論與建議 研究結果分析 * * 研究動機 資訊社會的概念自1970年萌芽,1980年茁壯,至今發展為多元面向,具有科際整合的特性,研究範疇廣泛。 建構知識地圖可顯示出學術研究的內涵與結構,對於瞭解科際整合的研究領域內涵尤其有助益。 知識地圖可由共被引分析與社會網絡分析二種方法建構 共被引分析是一種研究文獻間及學科專業的主題結構與變化的工具,利用共被引所連結的叢集可顯示出學科領域的典範、核心理論與概念,亦可探究學科的分裂與再生。 社會網絡分析可以確認網絡中成員的關係,與共被引分析結合,可以展現引用關係的強度,其中心性分析也可以探究出學科中的重要文獻。 本研究以引用資訊社會重要文獻之文獻為研究對象,探析資訊社會領域中文獻共被引之情形。 * * 研究目的 透過資訊社會重要文獻的共被引分析及社會網絡分析,探討資訊社會之研究主題與理論家的群聚分佈,並找出該主題領域下的核心文獻。 藉由資訊社會重要文獻的共被引分析,顯示理論家之間的相關性,進而界定資訊社會的核心研究主題,以探究資訊社會研究的主要內容。 透過社會網絡分析工具UCINET6,將共被引關係視覺化,進一步探討資訊社會重要文獻的中心性,加以探討資訊社會熱門的研究主題。 藉由分析引用共被引文獻的年代與主題,探討資訊社會研究的主題是否隨年代而變化。 * * 研究問題 資訊社會重要文獻被引用情形為何? 高被引用之資訊社會重要文獻為何? 資訊社會重要文獻之共被引情形為何? 資訊社會重要文獻之社會網絡分析情形為何? 資訊社會重要文獻共被引分析與社會網絡分析異同為何? 不同時期資訊社會研究者與研究主題之變化為何? * * 研究實施步驟 研究工具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究實施流程與步驟 * * 研究方法 共被引分析 以上述選定之高被引研究者所發表之文獻為樣本,一共N篇文獻中,與另外N-1篇文獻分別配對,一共可配成N*(N-1)/2對。再將全部配對的文獻透過Web of Science資料庫進行檢索,以獲得文獻共同被引用的次數,並建立共被引矩陣。 接著再將所得之文獻共被引數據進行分析,進而了解其群聚現象。 社會網絡分析 將所得之文獻共被引數據以UCINET6軟體作視覺化處理,並分析中心性,進而與共被引分析所得結果加以比較。 * * 研究對象 以Frank Webster所著《Theories of Information Soc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QB∕T 5775-2022 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剂 氯化钠.pdf
- 24秋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配湘教版)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1课时.pptx VIP
- 生命体征测量ppt(共69张PPT).ppt VIP
-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ppt
- 欧姆龙PLC-CP1E的中文手册.pdf VIP
- (正式版)D-L∕T 1870-2018 电力系统网源协调技术规范.docx VIP
-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_气候第一课时.ppt VIP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次月考卷 1、3单元(江西专用)(原卷+解释)2025-2026学年 统编版.docx VIP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_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ppt VIP
-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