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锡林郭勒盟旅游业发展规划提纲(总结).doc

2016-2017年锡林郭勒盟旅游业发展规划提纲(总结).doc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2017年锡林郭勒盟旅游业发展规划提纲(总结).doc

一、我盟旅游资源  根据国家旅游局最新颁布实施的《中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和评价》,全盟已知旅游资源单体共180余处,分属8个主类,27个亚类和67个基本类型。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单体数量都比较丰富,民俗和历史遗迹方面的旅游资源尤其突出,在全国同类地区和内蒙古各盟市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根据评价结果显示,全盟共有23个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占全部资源单体的13%,包括2个特品级旅游资源(锡林郭勒大草原和元上都遗址),2个四级旅游资源(金莲川草原、汇宗寺和善因寺),19个三级旅游资源。比较重要的旅游资源有:锡林郭勒大草原、元上都遗址、汇宗寺和善因寺、浑善达克沙地、锡林浩特、二连浩特市及恐龙化石遗址、宝德尔楚鲁天然石雕群、锡林河、乌拉盖河——乌拉盖水库和乌拉盖山、呼日查干淖尔、呼痕淖、蒙古汗城、赛汉塔拉旅游娱乐园、贝子庙、查干敖包庙、山西会馆、宝格都乌拉、西乌珠穆沁游牧区、鸿格尔高勒风景区等。锡林郭勒盟的旅游资源优势可概括为如下五大方面:典型草原生态,独特蒙族风情,辉煌上都遗址,亚欧通道国门,华北避暑胜地。  二、旅游发展优势  1、锡林郭勒大草原毗邻京津唐,是与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和内地距离最近的天然大草原;接壤蒙古国,是通往蒙古国、独联体、东欧乃至西欧各国大陆桥上的重要“桥头堡”,具有经济地理区位优势。  2、锡林郭勒盟处气候过渡带、地势过渡带、农牧交错带、全球变化敏感带,自然地理区位上的这种独特性,使其富于生态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具有自然地理区位优势。  3、锡林郭勒盟具有自然旅游资源优势,主要表现为特色草原、奇特地貌、碧绿水体、宜人夏天。  4、锡林郭勒盟具有历史与人文旅游资源优势,集中体现为蒙元历史文化和马背民族风情。  5、锡林郭勒盟还具有其它一些优势,例如乌兰牧骑源地、飙车族乐园、京津生态屏障与治沙文化等。  三、旅游发展定位与目标  1、锡林郭勒旅游目的地的主要性质和特色定位为:中国最具特色的草原生态;原汁原味的蒙古民俗风情;最能够体现蒙元帝国辉煌历史的元上都遗址;清朝北疆巩固、民族团结的生动历史见证;联系蒙古国与欧洲的国门重镇;京津冀地区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华北避暑旅游胜地。  2、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以草原生态旅游和蒙古族民俗旅游为主要特色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到规划期末建成国内最著名并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草原生态旅游、蒙古族民俗旅游区,建成国内旅游大盟和草原生态、蒙古族民俗旅游强盟。  3、旅游产业发展的阶段目标是:  2005年全盟共接待游客156.6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118万人次,国外游客38.6万人次;旅游业务收入17.8亿元。  近期(到2008年):打基础阶段。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产业的龙头、生态建设的先锋产业和示范产业、对外开放的先导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带动产业来培育,建成自治区内乃至国内知名的草原生态旅游、蒙古族民俗旅游目的地。国内游客数年均增速15.0%,期末达到194.1万人次;海外游客数年均增速5.5%,期末达到3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速22.0%,期末达到27.2亿元;来自海外游客的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1.3%,期末达到16500万美元;旅游业对GDP的贡献年均增速12.47%,期末达到18%;旅游业就业人数年均增速24.57%,期末达到9千人。  中期(2009—2015年)提升和强化阶段。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成国内著名的草原生态旅游、蒙古族民俗旅游大盟。国内游客数年均增速15.0%,期末达到516.3万人次;海外游客数年均增速6.1%,期末达到49.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速17.2%,期末达到82.6亿元;来自海外游客的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3.4%,期末达到39900万美元;旅游业对GDP的贡献年均增速6.79%,期末达到25.0%;旅游业就业人数年均增速10.75%,期末达到1.5万人次。  远期(2016—2020年):完善阶段。进一步增强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建成自治区旅游大盟、草原生态旅游与蒙古族民俗旅游强盟,建成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考虑到草原生态的脆弱性,不再追求国内游客的增加,基本维持在每年520万人次左右;海外游客数年均增速7.0%,期末达到7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速12.6%,期末达到150亿元,增加部分主要靠提高旅游产品的档次,从而提高游客人均消费水平;来自海外游客的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1.9%,期末达到70000万美元;旅游业对GDP的贡献年均增速3.71%,期末达到30.0%;旅游业就业人数年均增速9.39%,期末达到2.35万人次  四、旅游产品规划  1、目前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以下问题:旅游产品以资源型为主,有待深入发掘内涵;许多旅游产品简单模仿其他地区产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