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幼儿同伴间教育资源的战略.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效利用幼儿同伴间教育资源的战略

有效利用幼儿同伴间教育资源的战略  作者:福建省建瓯市实验幼儿园 吴海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同伴群体是珍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在大班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同伴间的教育资源,通过幼儿间积极评价、相互制约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良好行为习惯成为他们的内在需求。针对大班幼儿发展的特点和水平,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具体运用了以下战略。  战略一:同伴间的积极评价   大班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处于他律阶段,尚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自身。他们常把教师、同伴的评价作为衡量自身行为的尺度。针对这一特点,在常规教育活动中,我尝试开展多种同伴间评价,促使幼儿自发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 相互激励性评价。  激励性评价是一种激发幼儿内在需要和动机,鼓励幼儿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的价值判断活动。在常规教育中,同伴间相互激励的评价实效性较强,他们根据具体情景,在真实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同伴间以友爱的情感、真诚的语言进行准确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这极大地调动了幼儿遵守规则的积极性。幼儿以愉悦、高涨的情绪约束自身的言行,使自身处于主动的发展状态中。如:班级开展评选“文明之星”活动,有的幼儿提议芮芮小朋友当“文明之星”,说她“上课、午睡、午餐很文明”,可她的同桌立刻反对,说她“经常骂人”,只有改掉骂人的毛病才可以当“文明之星”。芮芮知道了自身的缺点之后,接受同桌的建议并付诸行动,第二个星期评选“文明之星”时,她的同桌说她已经改掉了骂人的毛病,推举她当选“文明之星”。正是这种与同伴相互作用中行为结果的自然反馈,促使芮芮进行了反思,改正了自身的不良习惯,形成了正确的行为方式。  2. 相互竞争性评价。  竞争意识是指对外界活动所做出的积极、奋发、不甘落后的心理反应,它是发生竞争行动的前提。大班幼儿已具有竞争意识,他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会你追我赶,相互竞争。在常规教育中,教师应抓住教育契机,为幼儿营造竞争的氛围,幼儿在竞争中相互评价,在评价中看到同伴或自身的优点与缺乏,找到努力的方向。如:担任幼儿园升旗的“小旗手”是每个幼儿都会有的想法。教师利用这一教育契机在班上开展竞选“小旗手”的活动。幼儿和教师一起讨论竞选“小旗手”的规范,他们认为小旗手应像解放军叔叔一样做事迅速,站队姿势规范,物品摆放整齐,床铺收拾整洁。教师和幼儿一起制订“夺小红旗”评比表,每天幼儿自评,然后大家复评,最后统计每个幼儿获得小红旗的总数,比一比谁获得的小红旗多,多者可当选为小旗手。幼儿为了实现自身的愿望,会努力约束自身的行为,同时还主动观察同伴的行为,当同伴的表示比自身更突出时,他们会你追我赶,争取逾越他人;当同伴有不良行为时,他们会提出善意的建议。这种同伴间积极的竞争氛围、竞争性的评价,促进了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战略二:同伴间的相互监督   大班幼儿已掌握一些道德规范,具有独立的道德评价能力,他们常会拿他人的言行与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作比较,然后发生相应的道德体验,当他们觉得他人的行为与行为规则不相符时,会发生正义感,督促其改正。教师利用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在班上开展同伴间进行全体性与个体性相互监督的活动,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制约,使幼儿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 集体性相互监督。  集体性相互监督是全员相互监督,人人都是监督者,也都是被监督者。在常规教育中,有些常规要求是共性的,是全体幼儿必需遵守的,为了让全体幼儿自觉遵守,教师采取全体幼儿一起承担监督责任的措施,让同伴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如:开学初,班上建立班长责任制,有负责上、下课秩序的班长,有监督洗手的班长,有检查物品是否摆放整齐的班长,等等。全员参与,每个幼儿承担某一方面的职责,每个班长各司其职。幼儿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既能起到监督他人的作用,又能严格要求自身的言行,从中体验与感悟到相互尊重的意义,起到相互监督的效果。  2. 个体性相互监督。  个体性相互监督是教师针对个别幼儿存在的某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同伴间建立个体性相互监督的氛围,让个别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同伴的相互监督中进行改正。如:杰杰小朋友常无意识地讲一些不文明的话,说一些不健康的顺口溜,家长和教师多次个别教育都不起作用。于是,教师让班上的其他幼儿当“小督察”,发现他说不文明的话立即阻止。杰杰在同伴的提醒下,逐渐改掉了坏毛病。“小督察”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是被监督者在同伴的监督下改掉坏习惯;另一方面暗示监督者不出现类似的习惯,这对于解决个别幼儿的不良习惯具有很好的效果。  战略三:同伴间的差异互补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文化、经济背景,有不同的经验、性格、兴趣喜好、能力,这些差异都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在常规教育活动中,教师常把性格不同、能力存在差异的幼儿结对,尝试“师徒”教育。让幼儿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