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doc]历史与记忆的悖论——论杨照《暗巷迷夜》中的历史书写.docVIP

[word.doc]历史与记忆的悖论——论杨照《暗巷迷夜》中的历史书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doc]历史与记忆的悖论——论杨照《暗巷迷夜》中的历史书写.doc

历史与记忆的悖论——论杨照《暗巷迷夜》中的历史书写文学评论 历史与记忆的悖论 —— 论杨照《暗巷迷夜》中的历史书写 张帆(福建省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历史书写是杨照小说的重要母题之一,在《暗巷迷夜》中作者一方面批判了官方历史书写的 虚伪本质,揭示出整个官方意识形态的欺骗性和压迫性,一方面通过几个二二八亲历者的回忆,试图以民 间记忆的觉醒来重绘那段历史,但是却在各种声音中陷入”历史真相”的失忆症,象征着民间记忆的迷失, 从而反思解严后台湾历史书写浪潮的本质化,狭隘化的倾向.其中充满着对于历史与记忆的哲理化思考, 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历史记忆杨照历史书写 杨照对于历史记忆的议题十分关注,在《文学,社会 与历史想象——战后文学史散论》的自序中,杨照便指出 挖掘历史,重建台湾历史想象的重要性.”历史的整理,探 索绝对是建立’后威权’台湾社会认同中,不可或缺的大 工程.”“我们应该透过文学去想象逝去了的社会,我们应 该窜连这些想象来补充记录的不足,并追问记录中无法 充分回答的生活细节演变.我们应该把文学与社会放进 历史的架构里,还给它们流动的动态原貌,而不只是静态 的块状存在.”Ⅲ 同时作为本土作家,其”本土左派”的立场,又使他的 历史题材总是不脱-_-:k,死难,冤狱,悬案……等,从 《烟花》(1987),《黯魂》(1987),《独自》(1987)到《暗巷迷 夜》(1994),《吹萨克斯风的革命者~(2002),他的作品始 终关注历史的受难者,以及对于历史”真实性”的哲理反 思,在他的笔下,记忆历史的区隔成为辨识国族认同的标 志,作者执着于挖掘被官方叙述掩盖的民间创伤记忆,来 不断的颠覆与批判官方所建立的历史叙述体系,并以民 间记忆来建构新的认同. 一 ,真实与虚构的冲突一民间记忆解构官方历史 “杨照认为,文学必然反映社会,无论是以怎样的方 式,即便在威权时代,文学经常是社会的转喻,甚至在后 威权时代,文学可以填补历史的空隙.”吼在小说《暗夜迷 巷》中,作者以”民间史家”的身份,极力铺陈”记忆失焦” 的混乱,以二二八事件的追溯展开小说情节,并以推理小 说的叙述手法抽丝剥茧的解开与主人公童年记忆有关的 事件之谜,小说描述了一个台籍政治系副教授蔡振达偶 遇曾经的邻居——对姐妹,淑玲与淑芬,突然发现曾经 相依为命的她们已经形同陌路,甚至不再互相联系.而蔡 振达为了解开彼此的心结,成为她们之间的联络人,藉着 蔡的电话或访唔,两姐妹虽不谋面,却形成间接的对话. 53 于是那些被压抑的记忆,被遗忘的往事,经由蔡振达的叙 述声音缓缓道出.读者也跟随着蔡振达,一同卷入了这对 姐妹所背负的沉重的成长创痕当中:失散的父亲,偷人的 母亲,乃至于南昌街邻居的灭人血案,二姐妹情感的生疏 之结,越想解开这份记忆之谜,并极力冲出历史的沉重茧 壳时,却发现各样的叙述,追索,对话,查证,皆无助于夹 缝在历史边缘中事件真相的厘清,反让三人沉溺于诡谲 难辨之记忆迷海中.而三位主人公的记忆构成了”二二 八”白色恐怖时期的一个血色剪影. 《暗巷迷夜》中呈现的都是带有精神创伤的人群,阿 民因为在赴日留学时加入了”瀛士会”,被国民党政府视 为左派人士,因此被莫名其妙的关了六年,当他好不容易 出狱以后,却依然没有获得自由,虽然开诊所,担任校医, 却和人们几乎完全没有交集:”他开始感到无比的苦闷. 牢里是苦,是充满恐惧,可是牢狱后期,他至少可以自由 地和许多同为政治犯的人交谈.……然而出狱后,他反而 被全然的沉默锢禁了.”1,31”每当他出现所到之处,那一点 周围方圆十尺的社会活动就暂停凝结……”141 曾为政治犯,连带着被人们所恐惧,所排斥,虽然生 活在自由的世界,但却犹如活在精神的监狱一般,被禁锢 着灵魂.在这个放逐与隔绝的过程当中,阿民的心理已经 扭曲异化,只能通过不断的征服和玩弄女人来寻求被阉 割的尊严:”阿民说这个世界对不起他,还好有女人拯救 她.……他现在要征服每一个女人.每一个.”他身上, 我们看不到所谓反对者的理性与正面的形象,只有一个 卑琐沉沦的灵魂. 淑玲母亲的恋人得罪了高宫,被关进情报单位审问, 最后疯掉,这件事情对她的母亲打击很大,导致”她后来 交了的几个男友都或多或少牵涉了一点政治.至少是口 头上干国民党的.”毗试图借这种禁忌的爱恋来反抗暴 文学评论 力统治,但是这种因政治而产生的畸形的爱欲往往烙刻 着内心的创伤,也预示了不幸的结局. 淑玲,淑芬也因为目睹灭门惨案而性情大变,甚至亲 情也逐渐疏远…… 作者指出,这些曾经发生的悲剧都被执政者所掩盖, 甚至被人们所遗忘,成为似是而非,不可言说的记忆,造 成了集体记忆的中断,”集体遗忘”也因此产生.在《暗巷 迷夜》当中,两代之间的争执便是对于二二八的记忆.父 亲提到二二八时的惨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