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第二学期惠州市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和答案.docVIP

2017—2018年第二学期惠州市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和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 8惠州市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适用文科、未分科的学生)说明: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10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这反映了A.铁犁牛耕的产生? B.政治制度的变革 C.自然经济的发展? D.土地制度的变化2.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3.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正式确立,成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强调农事应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①注重农时??? ? ②精耕细作???? ③自给自足???? ④男耕女织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③④4.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B.地主阶级掌握政权 C.广大农民生活困苦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5.宋代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据宋《燕翼诒谋录》记载:“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宋代“瓦子”生意兴隆的政策性因素是A.商品经济的繁荣 B.市民阶层的扩大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城市经济的发展6.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最可能的推断是朝代秦汉唐宋元明清次数375 493 874 513 5105 5344 频率0.85 次/年1.7 次/年2.7 次/年5.31 次/年18.5 次/年19.9 次/年A.政府效率救灾低下?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D.农业生产日渐衰退7.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曾祖父)无泽为汉市长。”由此可见,司马迁曾祖父从事的应是A.行政机构管理 B.军政事务管理 C.商业贸易管理 D.文化典籍管理8.17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材料印证了A.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C.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9.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据此作者认为A.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B.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C.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 D.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10.清乾隆中期以后,只开广州一处与西方通商,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外贸易的扩大,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的价值与乾隆时期相比,出现了成倍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A.中国试图融入世界市场 B.西方积极向中国开辟商路C.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 D.“海禁”政策未能严格执行11.中国古代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材料表明,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A.包含着否定商业发展的基本因素? ?B.体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标C.折射出由抑商到崇商的观念变迁? ?D.表明了商人参加科举的强烈诉求12.清朝徽商开办的“胡开文墨庄”采用前店后坊的经营方式,店面朝街,内部布局为三合院混合楼房、平房,为制墨作坊。到第四代传人胡贞观时,胡开文老店已经拥有管事、副管事、雕工、模工、墨工等各类雇工百余人,年产墨数万斤。这说明当时A.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开始出现??? ?B.徽商经营方式深受西方影响 C.商业资本渗入生产领域增多??? ? D.徽州坊市制度残余依然存在13.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出现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

文档评论(0)

js11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