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墓园由梁启超之长子建筑学家梁思成设计
人物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光绪举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 思想启蒙者,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他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令人深思,启蒙思想 时代背景: 1.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2.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这是维新运动兴起的经济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队伍也逐步壮大,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一部分的代表——维新派站在救亡图存的前列,登上历史舞台。 主要活动(一): 1873年出生于广东新会县。 1889年广东乡试中举人。 1890年始受学于康有为 。 1891年随康有为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革维新的道路,世人合称“康梁”。同年与其妻李蕙仙结婚 主要活动(二):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 期间,维新运动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1898年,回京参加“ 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主要活动(三): 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 清议报》和《新民丛报 》,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1928年由于经历恩师康有为去世,爱徒范静生去世,王国维投湖等大悲之事。11月12日他已不能伏案工作了.于1929年1月19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京沪开追悼会,参加者甚众。 家庭成员(一): 祖父名维清(1815年—1892年),号镜泉,是 秀才。 祖母黎氏(1817年—1873年),系广西提督、武 探花黎大刚之女。 父亲名宝瑛(1849年—1916年),字莲涧,在乡教书。 母亲为赵氏(1852年—1887年)。 梁启超共有有15个子女,9个成年:其中思顺、思成、思庄为李氏所生,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为王氏所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的人才。 家庭成员(二): 梁思顺(令娴)(1893年4月14日-1966年),长女,诗词研究专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长子未有名(1897年秋),出世一个月夭折。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次子,生于日本东京,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中国科学院院士;其妻为林徽因。 梁思永(1904年11月13日-1954年4月2日),三子,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 梁思忠(1907年8月6日-1932年),四子,曾任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炮兵校官,因腹膜炎误医身亡。 次女未有名,夭折。 梁思庄(1908年-1986年),三女,著名图书馆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家庭成员(三): 四女未有名,夭折。 梁思达(1912年12月16日-2001年),五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 梁思懿(1914年12月13日-1988年),五女,从事社会活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梁思宁(1916年10月30日-2006年),六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 梁思均(1916年12月6日-?),六子,早丧。 梁思广(1919年12月2日-?),七子,早丧。 梁思礼(1924年8月24日-),八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院士。 梁思同(1926年9月-1927年3月),九子,出世6月夭折。 思想及影响: 新闻言论思想 :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改革家,同时也是新闻史上重要人物,对中国早期报刊政论文有巨大贡献。从事报刊活动27年,一生创办领导报刊17种,被誉为“言论界之骄子”,创时务文体,中国早期新闻学者戈公振在《新闻学撮要》中评价:“我国报馆之崛起,一切思想的发达,皆由先生启其端”。 梁认为报刊的功能是:“去塞求通”,其两大天职是“监督政府”、“向导国民”。其办报四大原则:“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正”、“报道确而速”。健全舆论五本: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宣传艺术:浸润法、煽情法。 中国早期证券市场 : 梁启超说:“华人不善效颦,徒慕公司之名,不考公司之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