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SiO2的表面改性及应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纳米SiO2表面改性及其应用 背景 纳米SiO2粒子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因而极易团聚,致使其在应用中无法发挥纳米粒子的优异性能,通过对纳米粒子表面改性可改善这一状况。 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对纳米粒子表面进行处理,使纳米粒子表面的活性羟基和不饱和悬空键与改性剂分子间的结合力增强,有效地降低纳米粒子的表面结合能,从而实现纳米粒子的分离。 1.化学法改性纳米SiO2 1.1醇、酸改性纳米SiO2:醇、酸类化合物可与纳米SiO2表面含有的大量羟基及不饱和残键发生化学反应,使纳米粒子表面链接有机基团,从而提高纳米粒子与有机物的相容性。 1.2表面活性剂改性纳米SiO2:的主要方式为:物理吸附,其吸附机理大致为以下几种:离子交换吸附,离子对吸附,氢键吸附,电子极化吸附, 引力(色散)吸附,慎水作用吸附。化学反应,表面活性剂中的反应基团与粒子表面活性基团反应,形成新的化学键,以达到对粒子表面进行修饰和改性的目的。 1 .3偶联剂改性纳米SiO2:采用偶联剂改性纳米SiO2也可以解决纳米粒子与有机体亲和性差的问题。一般偶联剂分子必须具备两种基团:能与纳米SiO2粒子表面羟基进行反应的极性基团和与有机物有反应性或相容性的有机官能团。 常用的偶联剂有如下几种: (1)硅烷偶联剂:有机硅烷偶联剂是目前应用最多、用量最大的偶联剂,对于表面具有羟基的无机纳米粒子最有效。 (2)钛酸酯偶联剂:这一类偶联剂对许多无机粒子有良好的改性效果。 (3)其它偶联剂:常用的偶联剂有铝酸酯偶联剂、锆铝酸酯偶联剂、铝钛复合偶联剂、稀土偶联剂、硬脂酸类偶联剂、磷酸酯类偶联剂等。 1 .4聚合物包覆改性纳米SiO2 (1)接枝聚合改性法纳米SiO2粒子在涂料及高分子材料中的分散性对基材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一类首先将具有活性端基的化合物通过化学键合作用接枝到纳米SiO2表面的活性点上,然后高活性聚合物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在粒子表面发生聚合反应,制得接枝聚合的纳米粒子。 一类是直接在纳米SiO2表面引入过氧化物类或偶氮类引发剂,引发聚合物接枝聚合。还有在纳米SiO2粒子表面引入含有烯基、环氧基等活性基团,再与其他单体发生共聚可获得接枝聚合改性的纳米SiO2粒子。 还有在纳米SiO2粒子表面引入含有烯基、环氧基等活性基团,再与其他单体发生共聚可获得接枝聚合改性的纳米SiO2粒子。 (2)乳液聚合改性法 第一类是无皂乳液聚合法。此法是在水相中直接加入纳米SiO2粒子、活性单体和引发剂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制得的改性纳米SiO2粒子具有粒径分布均匀和粒子表面比较洁净的特点。 第二类是微乳液聚合法。微乳液通常是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类和水在合适的比例下自发形成的热力学稳定、各向同性、低黏度、外观透明或半透明的分散体系。微乳液聚合能使所有纳米粒子包覆聚合物且易于控制微粒大小和分布,因而在对纳米粒子进行包覆处理时具有潜在的优势。 2.纳米SiO2制备、改性同步法 采用同步改性法,即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粒子的过程中加入有机改性剂,或将制备的硅溶胶直接加入到需要改性的有机体系中,此时生成的纳米粒子粒径小,表面能极强,促使纳米粒子与有机体系中的有机链结合。这种方法可有效地避免粒子在改性前可能发生的团聚。 3. 无机物改性纳米SiO2: 无机物包覆的核-壳型纳米复合粒子赋予纳米材料许多优异性能。纳米SiO2粒子分散在水溶液中,可以吸附无机物在其表面形成包覆,或通过粒子表面功能基团引发反应将其包覆。 4.其他改性方法 超声波:是制备核-壳型复合纳米SiO2粒子选择之一,主要是利用超声震荡较大幅度地弱化纳米粒子间的团聚能。如在室温条件下,超声波辐射醋酸锌、硫代乙酰胺和SiO2溶胶的混合液,反应后纳米ZnO粒子(1~5 nm)以单层或纳米团簇状态凝集在纳米SiO2溶胶粒子表面。 高能改性法;是利用微波、等离子体等对纳米SiO2表面进行改性。采用高能处理的方法,可使化学法难以引发的结合羟基产生具有引发活性的活性基团,进而引发改性剂在其表面反应。 2.1在硅橡胶中的应用 硅橡胶的主链由无机硅氧键组成,侧基为烃类基团,因而具有极好的低温性能和耐热、耐老化性能。但是,由于其分子间作用力弱,机械强度极差,不填充补强填料的硅橡胶几乎没有使用价值。 纳米SiO2表面存在大量的活性羟基,有利于和偶联剂的一端发生反应,而偶联剂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