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哥三个关键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劳模哥三个关键词

劳模哥三个关键词   【编辑留言】劳动模范的道德光芒和官方色彩,在社会转型的当下,已经让人望而却步了。有人觉得学不来,有人觉得没必要学。而张雨廷这个劳模,却让这个高高在上的词汇,变得既高尚又亲切,既普通又非凡。      张雨廷的车整洁得让我惊讶。普通的红色出租车,外壳擦洗得光洁如新,拉开车门,轻拂驾驶座前的平台,一尘不染,全国劳模的标识牌亮得直反光,雪白的座位套还散发着淡淡的洗衣粉香。   “能看出来吗?我这车开了7年了,天天下班都擦一遍。车都不干净,怎么提供优质服务啊?”对于我的赞美,这个2010年新鲜出炉的“全国劳动模范”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   我们约定的见面时间是13:30,可他因为载客顺路,不到13:00就站到我面前,寸头,夹克衫,运动鞋,壮实的身板,拎着一个硕大的水瓶。彼时,我手里捧着的是一份盒饭,而他对自己的“冒昧”毫不在意,朗朗地笑着,自己去饮水机接水,然后独自在沙发上喝茶,静等我完成我的午饭。虽然是初识,但这样的“自来熟”让我平添一份亲近。   后来谈得兴起,他眉飞色舞地讲述自己或传奇或平实的故事,甚至聊起一些不宜外传的委屈经历,然后压低声音说,这件事哪说哪了。这个时候,他大概已经忘记,对他来说,我是一个陌生人,并且这个陌生人是个记者。   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200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沈阳市交通系统“特等劳动模范”……如果一一罗列,张雨廷的荣誉簿要占用不小的版面。抛去这一顶顶桂冠,就人生本身而言,张雨廷的经历既单调又丰富。前者源于他职业的单一性――当了20余年的出租车司机,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沈阳市出租汽车联营总公司后,连东家都没换过;后者则因为他多年司机生涯中的种种遭遇和他的种种努力。   1958年出生的张雨廷已经年过半百,回望前半生他可以滔滔不绝,但有三个词几乎能够涵盖他的大部分话题:奉献、劳模、行业形象。   这三个关键词可以全部划入主流价值观的统辖之下,我一度怀疑他的真诚,可是,后来我相信,这就是他的信念。如果一个人把奉献当成了一种职业标准,那他一定对此坚信不疑,否则他的社会属性将成为一种莫大的负担。      关键词一:奉献      张雨廷说:“如果人人都奉献一点爱心,社会会更好。”这样经典的表达方式,在上个世纪我们耳熟能详,如今很少见了,但张雨廷说得很认真。   他给我讲了他智擒歹徒的故事。   1979年,张雨廷随着知青返城潮回到沈阳,进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当汽车修理工。1980年代中期,医大一院成立车队,他就当起了大集体的出租车司机,在医院门口接送病人。有一天,他接到两个奇怪的人。   “一个年轻女人和一个受伤的病人要去本溪南台,可是到了地方,女的把病人留下,自己去取钱,结果进了村子就不见了。我等了半天,才有个男人出来,说这个病人是诈骗犯,从辽阳监狱越狱出来的,逃跑时出车祸受了伤,这种人的车钱是要不来的,叫我把人抬下来自己走吧。”   这男人的本意应该是想把张雨廷吓跑,可张雨廷有自己的打算。   “我跟他说,这是医大一院的车,我白拉客,领导肯定不同意。我说,要不你们跟我回去和领导打个招呼吧,不然我要背处分的。开始他不肯,后来我说,病人伤得挺重的,你们带着他没有医生也不行,不如回去让医院继续治疗。那时医院都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经常免费救治,他们从医院出来时就没交费,所以听到这就心动了。”   在“革命人道主义”的感召下,这番在今天看来有点迂阔的话,居然将对方说服了。为了去医院继续治疗,这一男一女带着受伤的诈骗犯重新上了张雨廷的车。   “其实回去的路上我很紧张,对方有两个健康人,那时车上都没有安装防护装置,我手边只有一根半米长的铁管勉强算是武器,要是他们突然翻脸,我就会很危险。”   所幸结局还算圆满,回到医院时,警察已经在等候,一举将逃犯抓获。   那次见义勇为着实让张雨廷风光了一回,公安局给发了200元奖金,表奖仪式的录像带直接送到了中央电视台,“那时200元能买台电视机了。我买了件高档皮夹克,但是后怕了很久,稍微偏僻的地方就不敢去了,怕被报复。”   这段颇有些传奇色彩的经历让我瞠目结舌,风险这么大,为什么不报个警就算了呢?“坐我的车出来的,要是跑了我觉得挺内疚的,而且当时通讯和交通都不便利,等我报了警,很可能人早就跑了。”   要是现在再遇到这种事,如果光靠警察来不及,还会这样做吗?“当然,一定会的。”事实上,虽然每次都免不了后怕,但张雨廷从未觉得这种事与己无关。据《辽宁日报》报道,截至2010年4月,他曾十余次见义勇为、救死扶伤,协助公安机关侦破案件20余起。   百度百科对“奉献”的解释是“恭敬地交付”。但拿着高中文凭的张雨廷给了我一个全新的释义:“奉献就意味着损失。可能是金钱、心血,也可能是安全。”   也许,“恭敬”是一种形式,“损失”,才是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