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美术-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美术-面

中国现代美术   1911年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美术。和古代美术相比, 它的社会文化环境、对象与作者、品类与形式、性质与 地位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正如整个中国现代文化具 有的过渡性、矛盾性和生发性那样,中国现代美术也充 满了新旧交替、中西混融、变化发展的特色。   概述 中国现代美术是在继承传统文化引入西方文 化的背景下向前发展的。虽然早在明代就有包括美术在 内的西方文化传入,但大规模的引入还是鸦片战争以后。 伴随着侵略者的炮舰而舶入西方文化,是19世纪后半叶 的特征。中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的先进人物逐 渐主动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至五·四运动,遂演成中 国现代文化的主潮。面对着封建制度崩溃、民族资本主 义薄弱、帝国主义掠夺和形形色色的西方思潮,中国的 革命者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以它为指针进行了 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革命。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历 程和基本特色,主要是由这一历史主线规定的。传统文 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时代和革命的要求与艺术自身规 律间的矛盾,启蒙需求与救亡主题的相互制约等,都围 绕上述主线对美术的发展产生了影响。现代历史文化和 包括革命斗争在内的社会运动的种种曲折、变异,都可 以在现代美术的山谷中听到回声。   受制于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国现代美术不像西 方现代美术那样主要表现为艺术观念与形式创造的转换, 而主要表现为艺术社会价值的寻求与适应。当它在20世 纪初起步的时侯,面对着多种可供择取的途径:如文人 画一类娱情自赏的传统,西方标榜超功利审美创造的近 代传统,以及为人生而艺术的写实主义、表现主义传统 等。在思想活跃的20~30年代,美术家们确实各行其是, 进行了种种尝试、探索与论争,但大的趋势是以为人生 而艺术的旗帜把美术创作与现实功利紧密结合起来的写 实主义渐居首位。在数十年时间里,从诸家纷争到以为 人民大众服务的美术为主流的发展中,通俗美术、大众 化运动、复古主义、现代主义、公式主义、理想主义等, 都曾成为倾向或思潮。从而构成了中国现代美术在发展 过程中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历史发展 中国现代美术可以分为5 个发展变化阶 段:①辛亥革命到30年代前期,②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 ③50~60年代前期,④“文化大革命”10年,⑤70年代 末至80年代。   辛亥革命至30年代前期 20世纪初,在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和反清革命诸种因素的影响下,一些具有新思 想的人和留学生如李瑞清、李叔同、李铁夫、高剑父等, 办新式美术教育,迈出了中国现代美术的第一步。辛亥 革命前后,到日本、法国、英国、比利时、美国学习美 术的人激增。1912年,刘海粟、乌始光等创办了第一所 新型美术学校(见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尔后又相继出 现了北京美术专科学校(见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苏州美 术专科学校、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杭州国立艺术院(见 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中华艺 术专科学校、立达学园、广州美术学校、中央大学艺术 系等美术或以美术为主的艺术院系。一批著名的留学生 和美术家如徐悲鸿、林风眠、颜文□、吕凤子、丰子恺、 陈之佛、潘天寿、汪亚尘等,都投身于美术教育,美术 学校遂成为传播外国美术的窗口和新美术运动的策源地。 蓬勃发展的美术教育与蔡元培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 说很有关系,在20~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洋画运动 有迅速可观的开展,归国留学生大多画油画、水彩画和 素描,各美术学校也以教授洋画为主要课程,各种画会、 研究会、私人画室不断办展览、出版刊物,介绍西方美 术。不同的派别与主张也经常有尖锐的论争,以青年美 术家为主力军的新美术队伍,思想敏锐,朝气蓬勃,勇 于吸收,但在理论修养和艺术技巧上都比较幼稚,有时 不免陷入模仿或者空想。   与新美术运动对应存在的是传统美术──主要是传 统绘画。在清末民初,传统绘画仍以清代重笔墨而轻造 化的文人画为正宗。五·四运动前后,康有为、陈独秀、 鲁迅、高剑父、徐悲鸿等,都曾激烈地批判摹古风,倡 导对传统绘画的改革。林纾、金城及上海、广州的传统 派艺术家面对新思潮的冲击,也兴办画会,广招学徒,著 文立说,力排洋画,维护古道。许多传统画家如顾麟士、 吴待秋、冯超然、萧□、萧俊贤、汤定之等,只执着于 作画,不大理会思潮论争。在清末画坛独步一时的海派 画家相继于世纪交替与辛亥革命前后谢世,只有吴昌硕 盛誉于1927年前的上海。在传统绘画规范之内革新探索 的齐白石、黄宾虹等,在20年代始露头角。一批画家兼 容中西,尝试改革中国画,但实践方面的成就尚不如他 们的改革主张更有影响。   在20年代末至30年代,鲁迅倡导的新木刻运动最有 力地代表着为人生而艺术的思潮。在政治上,新木刻运 动属于左翼,在思想上,它广泛吸收了欧洲版画尤其是 F.麦绥莱勒、K.珂勒惠支和苏联作品中的人道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