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李清照永遇乐词中观其清新脱俗反衬手法
从李清照永遇乐词中观其清新脱俗反衬手法 摘 要: 本文从对《永遇乐?元宵》这首诗情与景的赏析中得出结论:以乐景写哀情是古典诗歌创作中一种清新脱俗的反衬手法,并且列举这种表现手法在古典诗歌创作中的运用。 关键词: 《永遇乐?元宵》 乐景 哀情 反衬手法 以乐景写哀情 衬托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是用描绘相类或相反的其他事物,从旁陪衬、烘托被描写事物的手法。俗话说:“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好的衬托可以使所要描写的主体更鲜明突出。衬托可以分为正衬与反衬。正衬,即利用事物的类似关系,用与本体相同或相近的事物,从正面陪衬本体;反衬,则是利用事物的相对关系,用与主体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运用某些意象从反面来衬托意境,并揭示主旨的一种技法。《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感受鉴赏”部分要求学生在诗歌阅读中学会理解和运用反衬手法,感受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一般来说,反衬比正衬显得更有力量,它建立在相辅相成的基础上,往往超出常情常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隽永的余味。 李清照的《永遇乐?元宵》是作者晚年流寓临安时所作。李清照前后期词在内容上有很大的变化。前期,作者有着美好的少女生活,有着美满的婚姻,所以词大都写的是闺情别绪。后期,国破、家亡、夫死,给了词人沉重的打击,所以是流着“泪”写着“愁”,词的内容变化使词的风格也起了较大的变化,后期的词表达的感情是凝重、沉闷、抑郁、凄苦的。为了表达这一刻骨之痛,把“愁”写足,她不仅选择一些衰败的景物来写,有时也选择了一些美丽的景物来写,以此来反衬心中的苦闷、忧伤与凄苦。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之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词的上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染柳烟浓,吹梅笛怨”,“元宵佳节,融和天气”,写的是在这样的好景好天气里,作者却谢绝了朋友的邀请不愿出去玩赏,为什么呢?因为心情不好,这里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作者写乐景,不是为了写乐,而是为反衬下片漂泊天涯、风鬟霜鬓、风烛残年的哀伤的情感。 其实自然界本无所谓哀乐,作为自然物的“哀景”与“乐景”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审美实践中形成的传统观念,是人们把自己感情投注于景物的结果。人们用特定的“哀景”来寄托自己的悲哀感情,用特定的“乐景”来寄托自己的欢愉感情,这是人们所常见的艺术表现方法,也的确创造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意境。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一倍增其哀乐。”说出了反衬手法的功效。以乐景写哀情,用所写的景物反衬当时的心理感受,利用景物与情感的矛盾,来突出诗歌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往往具有更好的艺术效果。宋人葛立方《韵语阳秋》引赵子常的话说:“天地间景物非有厚薄于人,惟人当适意时则情与景会,而物之美若为我设;一有不慊(不满意),则景物与我漠不相干。”这里讲出了内心情绪在审美过程中的作用,就是说,美好的自然景物对于人都是一样的,没有厚此,没有薄彼,心情不同,对于美景的欣赏,就表现出不同的情况。心情愉快时,各种美景迎合自己的心愿;心境不好时,景色虽然美好,却非“我”有,心里不快,那么即使景物非常美丽,也无心去欣赏,物是物,我是我,互不相干。杜牧在《遣怀》诗中说:“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因为心中有愁,无心欣赏秋菊,花好是花好,我愁是我愁,了不相干,更突出了愁绪。 如南朝梁刘孝焯《古意》:“春楼怨难守,玉阶空自伤。复此归飞燕,衔泥绕曲房。”春燕归来,衔泥筑巢,这一景象和谐而美好,而思妇却因丈夫未归独守春楼,气氛和心情相矛盾,更突出了孤独感。用和谐的景物,反衬不和谐的心情,更突出了思妇孤寂忧愁的内心情绪,从而达到诗歌所要表现的艺术效果。如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就是用长门宫的华丽景色来反衬陈皇后愁闷悲凉的心情。“桂树交而相纷兮,芳酷烈之??。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啸而长吟。翡翠胁翼而来萃兮,鸾凤翔而北南。”桂花飘香,众鸟飞翔,这是多么欢乐自由啊,可作品表现的却是陈皇后“怀郁郁其不可再更”的心情,以乐景衬托了哀情。 如杜甫的《蜀相》一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碧草”表现美好的春色,“隔叶黄鹂”渲染好音,可诗人又用“自”、“空”二字,移情入景:春色固然美好,然而丞相的祠堂却这样的空寂,使人们体会到一种遗憾的心情,而这种遗憾又更突出了内心的不快情绪。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一种方式。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描写了花儿含露欲放,鸟儿林间鸣叫,鸟语花香本来是让人心情愉悦、赏心悦目的意象,可是由于时局动荡,亲人离散,这些美好的景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