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邦和异姓诸侯王
刘邦与异姓诸侯王刘邦起自草泽,破秦灭楚,建立汉朝,后人均视其为一代雄主。而刘邦却以翦灭功臣著称于史。对于刘邦的这种举动,历代先贤或褒或贬,史不绝书,但多从个人角度找原因。近人虽言及制度问题,其述、论仍有言未尽意之感。故将个人研究的一点心得撰写成文,以俟教于高明。? ?(一) 异姓诸侯王的分封与翦灭? 《汉书·韩彭英卢吴传》赞云:? 昔高祖定天下,功臣异姓而王者八国。张耳、吴芮、彭越、黥布、臧荼、卢绾与两韩信,皆徼一时之权变,以诈力成功,咸得裂士,南面称孤。而汉初所封之异姓诸侯王,实不止上述八人。《汉书·高帝纪》载,刘邦即皇帝位,在诏封吴芮为长沙王的同时,还诏封亡诸为王,诏文云:? 故粤王亡诸世粤奉祀,秦侵夺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诸侯伐秦,亡诸身率闽中兵以佐灭秦,项羽废而弗立。今以为闽越王,王闽中地,勿使失职。同纪又载,高帝十一年五月诏曰:? 粤人之俗,好相攻击,前时秦徙中县之民南方三郡,使与百粤杂处。会天下诛秦,南海尉它居南方长治之,甚有文理,中县人以故不耗减,粤人相攻击之俗益止,俱赖其力。今立它为南粤王。王朝命陆贾为使,赴南粤授玺绶,南粤王它向刘邦称臣。高帝十二年冬十二月又下诏:? 南武侯织亦粤之世也,立以为南海王。班固未将闽越王无诸、南粤王它、南海王织与其他异姓诸侯王等列,而将其列入西南夷两粤朝鲜传,显然是以无诸等人为夷狄之君。? 《汉书·高帝纪》载刘邦灭楚后,群臣劝进上疏开首即为“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黥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昧死再拜言”,其中张敖为张耳之子。由此可见,汉初八王除卢绾之外,其余七王已在刘邦称帝前被汉立为诸侯王。其中,张耳、黥布、吴芮、臧荼在灭秦后的“诸侯相王”之时,已取得诸侯王地位;归汉之后,他们的诸侯王地位为刘邦所承认。韩信、韩王信、彭越,则是楚汉相争过程中,由刘邦所立。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上述七王,无一是刘邦丰、沛旧人。若论破楚兴汉之功,七王中韩信、黥布、彭越确实战功显赫;而张耳、韩王信、臧荼等,未必就赶得上曹参、灌婴、周勃等人;此三人之得以为王,显然出于政策与策略上的考虑。臧荼在“诸侯相王”之后,远居幽燕之地,划地自守;楚汉相争之际,能遣“枭骑助汉”(《汉书·高帝纪》),站在刘邦一边,刘邦自然得承认其诸侯王的地位。张耳虽为陈余所袭,势穷归汉,但其在赵地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故当汉军击灭陈余、平定赵地之后,刘邦立张耳为赵王。以分封为策略的最为明显的事例是韩王信之立。《汉书·韩王信传》:? 韩王信,故韩襄王孽孙也……沛公引兵击阳城,使张良以韩司徒徇韩地,得信,以为韩将,将其兵从入武关。沛公为汉王,信从入汉中……汉王还定三秦,乃许王信,先拜为韩太尉,将兵略韩地。项籍之封诸王皆就国,韩王成以不从无功,不遣之国,更封为穰侯,后又杀之。闻汉遣信略韩地,乃令故籍游吴时令郑昌为韩王距汉。汉二年,信略定韩地十余城。汉王至河南,信急击韩王昌,昌降汉。乃立信为韩王,常将韩兵从。汉王使信与周苛等守荥阳,楚拔之,信降楚。已得亡归汉,汉复以为韩王,竟从击破项籍。五年春,与信剖符,王颖川。? 韩王信最初不过是一名普通的韩将,虽主动追随刘邦到汉中,但并未表现出有特别之才,也未立下特别之功。刘邦却看中他的韩王孽孙的身份,考虑到由他去抚定韩地,比选派任何一个丰、沛旧将都有利,于是,“诸侯相王”时所立的韩王成尚居韩王位时,刘邦已许诺扶持信为韩王,为整个战略棋盘预设下一步棋子。韩王信的分封,既非因亲旧,亦非因功阀,纯系根据形势的需要而为之,足见刘邦把分封视为一种策略手段,在分封问题上完全不受传统意识和规范的束缚。? 刘邦既然可以不受传统意识和规范的束缚,根据政治上的需要实施分封,当然也可以不受传统意识和规范的束缚,根据政治上的需要削除诸侯。从高帝六年至十三年刘邦驾崩,刘邦所封的八个异姓诸侯王(被视作夷狄之君者除外)中,除长沙王国未被削除外,其他诸国均被一一削除。《汉书》对七国的削除,记载或详或略,逐一述评于下:? 燕王臧荼《史记》、《汉书》均无传,臧荼事败见《汉书·高帝纪》:? (高帝六年)秋七月,燕王臧荼反,上自将征之。九月,虏荼。《史记》所言亦如此。正月间臧荼方与其他诸侯王连衔上疏劝进,时过半年即造反,两个月就成为阶下囚。《史记》、《汉书》对臧荼“造反”记述如此之简略,一点具体情节都没有,实属可疑。臧荼乃“诸侯相王”时项羽所立。楚汉相争时,臧荼事存观望,直至汉已明显占优势的高帝五年,方才表明态度,“至枭骑助汉”(《汉书·高帝纪》)。看来臧荼只是象征性地表明态度,并未真正出多少力。当刘邦战胜项羽、腾出手来之后,臧荼成为第一个要翦除的对象,人们不会感到意外。方针已定,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造反”的罪名,安上去并不困难。? 《汉书·高帝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