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的基本概念.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音韵的基本概念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教研室 第 2 章音韵学知识 教学目的:掌握有关音韵的基本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古书阅读中的具体问题。 重点难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教学时数:14节 授课方式:讲授 学生阅读书目: 唐作藩 《音韵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复华 《汉语音韵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向 熹 《古代汉语知识辞典》音韵部分 四川人民出版社 基本概念 音韵又叫“声韵”,是汉字字音中声韵调三要素的总称。 音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声、韵、调)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传统的学问,距今已有一千六七百年的历史了。习惯上又常常把音韵作为音韵学的省称。 基本概念 传统的音韵学分为今音学、古音学、等韵学三个门类。 研究中古语音系统的叫今音学,以《切韵》、《广韵》一系韵书为重点研究对象; 研究上古语音系统的叫古音学,以《诗经》用韵、形声字及上古其它韵文为重点研究对象; 用“等”的方法,用图表的形式来分析中古时期语音系统的叫等韵学,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重点研究对象。 北音学,是一个新兴的门类,即以元代《中原音韵》音系为代表的元明时代语音系统为研究对象。 第一节:音韵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掌握传统音韵学分析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概念 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汉语音节 重点难点:传统音韵学有关声、韵、调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第一节:音韵的基本概念 一、关于声母方面的概念 (1)声母、纽、字母、三十六字母 (2)五音、七音、九音 (3)清、浊 第一节:音韵的基本概念 二、关于韵母方面的概念 (1)韵母、韵头、韵腹、韵尾、音节 (2)韵、韵部、韵目、韵类 (3)四呼、两呼和四等 第一节:音韵的基本概念 三、关于声调方面的概念 (1)声调:声调是字音的三要素之一。汉语中,声调在区别意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次于声母和韵母。 (2)平仄 四声中的平上去三类古人称为舒声,入声一类称为促声。 四声还可以分为“平声”与“仄声”两大类:平声自为一类,谓之平。上去入三声合为一类,谓之仄。 第二节:上古汉语的音韵系统 教学目的:掌握上古语音系统的研究方法、所用材料 掌握上古语音系统 重点难点:上古声母、韵部系统的研究方法及结论 对转理论、协韵说、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娘日归泥、喻三归匣等 用有关知识解释有关语音、文字现象 第二节:上古汉语的音韵系统 上古汉语语音,就是传统所说的上古音,指的是西周至秦汉的古音,又简称“古音”。清人把研究汉语音韵的学问分为“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所谓“古音学”又称“古韵学”,就是研究上古音的。 上古的历史,至晚可从商代后期讲起,因商代后期已有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今天可以见到。但是那时的语言真相由于文献不足,至今也说不清楚。所以上古音的上限只好断自周初。 第二节:上古汉语的音韵系统 研究上古音,材料较多,较常用的有: (1)先秦的韵文,特别是《诗经》的韵脚。 (2)形声字的偏旁——音符。 (3)古书中的假借字、异文、声训、音读等。 第二节:上古汉语的音韵系统 古人对上古音的研究最早始于宋代。研究较有成果的首推南宋吴棫(号才老)。其作品有《韵补》、《毛诗补音》、《楚辞释音》(已佚)。吴棫“提出了许多研究上古音的方法,特别是用谐声字的声旁和诗歌押韵字相印证的方法给后人以很大的启发”(李思敬《音韵》),其“筚路蓝缕之功是不可抹杀的”(高元白《汉语音韵学要略》)。 到了明代有杨慎和陈第等人对上古音的研究颇有成就。陈第有《读诗拙言》、《毛诗古音考》、《屈宋古音义》等书,考求《诗》、《楚辞》的古音。陈第对古今音的变化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对上古音韵系统的具体系统性的研究却是到了清代才有显著成果的。 第二节:上古汉语的音韵系统 一、上古汉语的韵母系统 上古音韵母系统的研究,奠基于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在《音学五书》中的《古音表》里,他把古韵分为10部,为后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上古汉语的音韵系统 1、 江 永,字慎修。作《古韵标准》分古韵为13部。 2、 段玉裁,字若膺。一字茂堂。作《六书音均表》分17部。 3、 戴 震,字东原。作《声类表》分25部 4、 孔广来,字众仲。作《诗声类》分18部。 5、 王念孙,字怀组。作《古韵谱》分21部。 6、 江有诰,字晋三。作《音学十书》分21部。 7、 夏 炘,字弢甫。作《诗古韵表22部集说》分22部。 8、 章太炎,字炳麟。作《成均图分23部。 9、 黄 侃,字李刚。作《音略》分28部。 10、钱玄同,原名师黄,字德潜,后改名。作《古韵28部音读之假定》分28部。 11、王 力,字了一。作《诗经韵读》分11类29部。《楚辞韵读》11类30部,现在一般人都尊从王力29部30部之说 第二节:上古汉语的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